王文龙的《晦翁学案还是个加料版。
黄宗羲的《宋元学案没写完,清代文人堪刻之时反复增补。一直到全祖望版本才算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内容。
其中许多文章的考证又不是黄宗羲所作,其质量竟然不亚于黄宗羲的水平。
全祖望人称“布衣太史”“史学大柱”,那是能在考据学盛行的乾隆朝获得举世声名的学者。
思想水平追不上黄宗羲,但做史的老辣严谨、目光如炬也是纵略历代史家中第一流的。
何况到全祖望时期,考据学已然大兴,曾国藩还没出来,学术界普遍议论程朱理学已经走向末路。
全祖望在这时总结朱熹的传承,几乎相当于对着一具尸体盖棺定论。
以他的大才,对整个程朱理学都做了概论性总结。
他的总结到乾隆时期都有先进性。
再把这总结往前搬一百多年,王文龙对程朱理学的现状及发展的预言简直堪称石破天惊。
至于全祖望对程朱理学优点的提炼。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更是超越大多数时人的眼光。
明末时程朱理学在学术界上已经趋于陈腐。
但王文龙却一针见血的指出,程朱理学的优势就在于其包容性、演变性。
在宋元时期的各派思想中,程朱理学是相当开放的学派,朱熹治学海纳百川,善于吸收各家精义化为己用。
看的孙隆连连点头。
“是了,若不是朱子有这样胸怀,如何能成为一代文圣?”
“其学术思想又如何能够独领数百年风骚?”
“照建阳这书所说,过去大家觉得程朱之学古板窠臼,那都是因为他的后学借助此学说去打压旁人。”
“这样的徒子徒孙,其实与朱子的思想已经大相径庭了……”
孙隆虽然尊敬朱熹,但之前也不敢说自己了解宋元儒学的根底,读了三天大有所获。
总算是把朱熹的理学传承从上到下捋的清楚。
对于王文龙这篇文章,他心中只有赞赏与尊敬。
文章的质量自然是好。
尊敬的是要写出这篇东西来,不知得看多少的书。
“书是好书。”
“可惜白费功……”
孙隆也为王文龙的境遇感叹。
万历皇帝告诉王文龙写出一本书就放他回家。
但跟当今万岁爷做交易哪有那么容易?
好不容易抓了王文龙,就这么一个多月就放了?
皇上的面子往哪摆?
带着对王文龙的同情,孙隆还是把文章转交给万历皇帝。
而万历皇帝果然也迟迟不发下文。
孙隆心中觉得有愧,只能带上礼物去见王文龙。
王文龙的家门口守着两个锦衣卫。
孙隆到他家时,两个锦衣卫正在门房里吃酒,听说司礼监掌印来了,连忙放下夹着涮羊肉的筷子,一脸紧张。
王文龙居然还钱给他们搞了顿火锅。
王文龙这家伙果然精明,笼络这些中低级小吏的手段也真是学透了。(本章完)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