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原王朝,已立朝近百年,建朝之时有十二大功臣,封为四王八公。四王为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南安郡王,北静郡王。八公为镇国公,理国公,齐国公,治国公,修国公,缮国公,宁国公,荣国公。
前朝末年,民不聊生,贪官横行,太祖皇帝以近不惑之年起兵,仅十年便平定天下,登基为帝。然近知天命之年,登基仅十年便驾崩。
太祖皇帝一生所生之子不少,但起事之时,或因颠沛流离,幼年染病离世,或战死沙场。登基之后只有一子,乃登基三年后为选秀,秀女所生,便是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幼主登基,其父太祖皇帝晚年之时,知道自己快死了,一方面建立内阁,辅佐太宗皇帝,另一方面安排婚事,让太宗皇帝娶了四位侧妃,八位妾,未娶正妃。所娶之女为四王八公之嫡女。
太宗皇帝初登大宝之时,向四王八公承诺,王不降爵,公传一代。通过这些手段,分裂了四王八公,并稳住了其中怀有异心之徒。
为了进一步分裂他们,也为了麻痹他们,太宗皇帝成年之初,沉浸美色,多纳美人,其一生中,生有九子。
熬死第一代四王八公后,晚年通过九子夺嫡,收第二代四王八公兵权,除南安郡王,北静郡王,镇国公以外(因其送进皇宫的女子无所出),其余两王七公大多都因为进宫女子有所出,参与到了夺嫡之中,被收回兵权,其中宁国公府送入宫中女子并无所出,却也参与到夺嫡当中。
今上乃是庶子,且非四王八公送入宫中的女子所生之子,经过长年夺嫡,终于险胜,成功登基为帝。
五年后,京城,高楼林立,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不断。
皇宫之中,大殿之上,群臣鱼贯而入,只是有一人独站于此,无人靠近其左右。
此人身穿盔甲上朝,一身武将打扮。
不一会儿,有官员认出此人。“这不是镇国公吗?他不是一直待在边境吗?怎么突然回京了?”
又有兵部官员问旁边的兵部侍郎:“兵部有接到让镇国公回京的旨意吗?”
那兵部侍郎低着头,想了想,又一脸严肃道:“没听说,”顿了一下,看了看前面的内阁首辅,又提醒道,“别多问。”然后低着头站在原地。
又过一会儿,有太监高呼“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在内阁首辅和镇国公的带领下,向刚刚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行礼。
“众爱卿平身。”皇帝说道。
群臣站起身来,个个低头顺目,有几个想上折子的大臣,也决定先不上折子了。因为在外领兵,镇守边关的镇国公回京了,很明显有大事要发生,自己的这些折子,还是等这件事了结后再上吧。
兵部的几名官员得了兵部侍郎的警告,也个个低眉顺目,只是心里很没底。因为按照常理,调手握兵权的边将回京,应该是皇帝向兵部下旨调人,然后兵部再发出调令。
可是兵部并没有接到旨意,到底是皇上绕过兵部直接下旨召镇国公回京觐见,还是镇国公私自回京。
“镇国公何在!”皇上说道。
“臣在。”镇国公于群臣中站出应到。
“镇国公镇守边关,饱受风霜,辛苦了。”皇上对站出来的镇国公说道。
“报效朝廷!”镇国公高声回道。
“好一句报效朝廷,”皇上又对太监说道。“宣旨。”
太监拿出圣旨,众臣再次行礼。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国公牛清,边关安宁,治军严明,劳苦功高,今年事已高,已七十二岁,故召回京,念其功劳特赐黄金万两,授官为刑部尚书,并入内阁为次辅,钦此。”太监手持圣旨宣道。
“臣,领旨谢恩。”镇国公再次行礼道。
听到皇上说镇国公辛苦了,有几個兵部官员松了一口气,心道,“原来是皇上召其回京,还以为镇,国公私自回京,毕竟是手握重兵的边将。”
有几个大臣看事情好像结束了,又想站出来上折子。
“宣旨。”皇上见镇国公接了圣旨,又道。
原本走下台去,将圣旨交给镇国公后,便走回台上的太监,又拿出一道圣旨,高呼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登基以来,常忙于国事,后宫中只有一后两妃,子嗣不丰,至今日只有二子,故决定选秀女进宫,充实后宫,绵延子嗣,只选正五品官下,正七品官上家中十六岁以上,二十岁以下的待嫁女子,钦此。”
原本就因为这件事想上折子的大臣,想道,皇上怎么突然转性了,之前也上折子说此事,皇上都说,子嗣足矣。
又看到镇国公忽然想起来,镇国公的女儿就在后宫里当贵妃,今已三十余岁,无所出。合着是要借腹生子。
原本因为这道旨意,想着送女进宫的官员,也因为想到这一点而熄了想法。
最后,经过选秀进宫的女子只有四人且母家当官之人都是一些虚职之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