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决定了常规的2D武打动作,并不能体现立体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3D大片里,会用很多慢动作来放大3D效果的原因。
一番探讨下来,大家发现,居然又回到了原点。
怎么解决动作戏和画面,就成了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虽然在准备做3D之前,大家就想像到了这会很难,可没想到实际情况比想象的更难。
3D技术,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技术。
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诞生了。
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是1916年拍摄的,叫做《爱的力量》。
这部影片不仅是部黑白片,甚至还是一部默片。
不过这部电影所采用的的3D技术,并不是现在常用的立体镜体系,而是用的的色差眼镜体系来做的3D效果。
也就是之前很多家庭电视机为了看3D,送的那种一边红色,一边蓝色的眼镜。
到了50年代,3D电影迎来了第一次大发展。
仅在1952到1954这几年间,就有超过五十部电影打着3D头衔的电影上映。
包括希区柯克的《电话谋杀案》就是以3D为前提所拍摄的。
只是因为当时技术的不成熟,票价又远高于普通电影票,才导致3D电影,只流行了没几年就不再被观众买单了。
这种情况,其实和后来一样。
电影公司为了赚钱,用大量的后期转制3D滥竽充数,直接让刚刚火热起来的3D技术,短短几年时间就被时代所摒弃。
虽然现在还有不少影片在做3D,可已经没有了《阿凡达》刚刚出来那几年那么疯狂了。
在《阿凡达》出现之前,3D电影票房最高的一部是70年代的一部叫做《空姐》的爱情动作片。
它以10万美元成本,赚取了2700万的票房。
所以说瑟瑟才是第一生产力。
这也是为什么当《阿凡达》出现后,《3D极乐宝鉴》会来的那么快了。
毕竟市场早已证明了,这种片戴着3D眼镜看,头晕才是正常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沈涛开了口。
“剧本不能改。”
沈涛也知道这一点,一个好的电影,首先一定得有一个好的剧本。
因此不能本末倒置的为了画面去改掉剧本。
既然剧本不能改,那就只有改画面了。
沈涛一边说着,一边回忆着自己看过的那些3D动作戏。
“不行我们只能重新设计武戏的动作,并采用纵深调度,扩大景深,为动作提供足够的时空。”
以前他看3D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一回想才发现,原来很多电影都是这样处理的。
“同时也不回避常规的镜头平面调度。”
“用纵深调度展现动作细节,和动作紧张度的同时。辅以平面调度强调动作情绪,画面多以远景大全景为主,再辅以部分近景,在镜头构成上突出两极镜头的组接。”
徐刻毕竟拍了不少动作戏,瞬间就懂了沈涛话里的意思。
“妙啊~甚至适当时候可以用点慢动作,来调动情绪。”
只是稍微有些这样调整的而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
“那这样的话,动作戏的总时长就势必会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就需要调整。“
就是用空间来代替时间,用这种画面构思和剪辑方式。
在不损失剪辑节奏的情况下也,尽量展现动作细节和动作气氛。
唯一的缺点就是会拖长影片时间。
尤其这部电影里,光大的动作戏就有6场,如果用这种方式来剪辑拍摄,那么时长最少加长5-8分钟。
可别小看了这5到8分钟的时间。
一部长达120分钟的电影,可以说每一秒每一帧都非常重要。
如果只是一部戏的动作戏,就被凭空拉长了5分钟以上。
那么对影片的整体节奏,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影响。
“但是这样却能解决我们的拍摄问题。”
在王晗看来,与那点时长想必,能在不改动剧情的情况下,把电影拍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时长,不行可以在剪辑的时候砍掉一些无关轻重的部分。
“其实我觉得稍微增加一点时长也无伤大雅,对于一部好片,观众是愿意多坐那么几分钟的。”
王元也赶紧附和了一句。
毕竟这个方案可是沈涛提出来的,并且还不用他改剧本。
“其实我们现在用不着担心时长的问题,先拍几个画面出来看看效果,也许到时候能通过剪辑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3D怎么拍,其实目前大家还都不清楚。
真正效果如何,也只有实验过后才知道。
不过沈涛相信,徐刻不管是在动作戏还是技术探索上,都比他更专业。
“你说得对,与其担忧那么多,还不如先拍一版看看。”
徐刻也很果断,问题可以一个一个的来解决。
现在最耽务之急是解决动作戏眼晕和看不清的关系。
至于时长,是可以再进行调整的。
“既然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也该走了,幂幂还在家等着我呐。”
沈涛说着站起了身。
原本沈涛已经确定了去北美的行程,只因徐刻这里遇到了问题,才让他临时推掉了航班。
时间来到五月了,他也必须得出去避避风头,毕竟因为作者的原因,某些重大公共事件,是不允许写的。
所以他能避开就避开。
当然去北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带着公司的导演去见见世面,顺便谈个项目。
(PS: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段会跳过。主要还是不想被审核然后各种改,望理解。)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