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严苛的压榨,只管好好干活儿,就能赚到足够养家糊口的工钱。而且,还给地耕种,待遇接近于士兵。
对外人也能炫耀,俺可是兵工厂的工匠。不仅是殿下所建,还能时不时地见到殿下,倍有面儿。
黄立不能老搞技术,那不是他一个监国应该干的事情。而且,很多的技术革新,都是要在千百次的实验之后,才会产生。
比如烧制和吹制玻璃的过程中,却带来了一条生财之路。添加不同的金属化合物,就能形成不同颜色的玻璃,色彩斑澜。
吹制出来的物件在形状是挺怪异,黄立开始觉得很丑,但后来却改变了看法。
越怪越显得与众不同,越有另类的艺术气息。黄立是这样认为的,物以稀为贵嘛!
为此,黄立给玻璃工坊取了“皇家水晶坊”的名字,既响亮尊贵,又好听。
一部分玻璃制品将推上市场,比较精美的则成为黄立给予臣子的赏赐。虽然廉价,却比金银更引人瞩目,更让人无比珍惜。
尽管在十五世纪中叶,透明玻璃已经在威尼斯被发明,象烧瓶、烧杯、望远镜等科学仪器已经制造出来。
但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掌握这项科学技术。西夷带过来的少量玻璃制品,还是很稀罕的。
对黄立来说,这并不困难。
玻璃发绿主要是铁杂质造成的,只要把原料经过提纯,并尽量除去杂质,并加入氧化铅,也就能造出透光性极好的玻璃。
再在光滑的铁板上把玻璃熔融物进行压延,就能制造出平板玻璃。
其实,黄立造玻璃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提升武器装备的水平。
铅管内装入拉毛铜丝、玻璃粉和硫磺,就能制成最简单的拉发装置,手榴弹或手雷,就能够问世了。
颗粒化的黑火药再加上糖粉,威力得以成倍的提升,这使得造出来的手榴弹在重量上具备了在军中普及使用的条件。
要知道,掷弹兵作为欧洲陆军的特殊兵种,还要晚上十多年才会出现。因为黑火药手榴弹的体型、重量较大,掷弹兵都是从高大而强壮的士兵中挑选。
现在,昆明兵工厂已经开始制造铸铁手榴弹,并派出工匠前往川东和贵阳,传授制造技术和工艺。
解决了拉发装置,手榴弹就成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能够大规模制造的武器。
也正因为如此,在抗战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枪可以没有,人手两颗手榴弹,却还是能够做到的。
同样的,地雷的制造也开始了。有了简单的拉发装置,利用踏板、夹子,或是设置绊发、拉发,又是一种令清军防不胜防的武器。
“有了这些超时代的武器,在防御作战中还打不过清军,那真是奇了怪了,滑天下之大稽。”
尽管手榴弹、地雷还要过上个把月才能应用于前线作战,但黄立已经是信心满满。
兵力不落下风,壕沟胸墙工事再加火炮火枪,已经类似于一战的堑壕战,清军有多少人命来填?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