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将军祖永烈刚刚抵达安庆,闻听此消息,吓得饭碗差点掉地上。
“搞什么,我只打算慢点走,欢送你们离去。可明军好象误会了,竟然主动前来迎战。”
祖永烈觉得挺憋屈,明军实在是不解人意。他是真的不想打,只想跟在明军屁股后面,捡捡收复失地的功劳而已。
连饭也顾不得吃完,他赶忙召集诸将,商议对策。
其实,如果有战心的话。正常的反应是马上进兵,或解九江之危,或与九江守军内外夹击敌人。
这倒也怪不得祖永烈,如果从实力对比上看,他的谨慎小心是对的。
主要是两江水师,或者称长江水师、江南水师,已经衰落得厉害,丧失了清朝初期时较强的战斗力。
在清朝初年,不仅要防范来自海上的进攻,还要主动出击,消灭以沿海岛屿为基地的抗清武装。
而随着弘光、隆武等政权相继覆灭,大批降军为清朝提供了水师人才和战船武器,使清廷开始认知海洋、理解海防,进而建设水师。
比如在占领崇明岛,进攻舟山等等作战中,长江水师还是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部队。
到了顺治七年,围绕战船的分配与水师编制、粮饷开支,兵部与江南督抚又开始反复争论,直到次年二月方才达成妥协。
兵部虽然同意扩大水师营制,以满足驾驶船只的需求。但江南地区的总兵力与粮饷不得增加,要对等裁撤更多的陆上兵力。
于是,被裁撤的陆营士兵调入水营,却因为不习水战,而使长江水师的战斗力受到了影响。
顺治十一年,“防御必资修治,钱粮无术点金”的问题,也就是缺钱,再次成为制约水师建设的重要因素。
清廷基于对全国战事的考虑,并不愿为扩充水师拔款,造船、修船、兵额扩编、粮饷增加,都被认为是沉重的负担。
于是,在顺治中期便暂缓了江南的水师建设,海防重心逐渐转向岸防。
到了顺治后期,在与郑成功的海、陆战役中,清军在海战中处于明显劣势,而在陆战中占有优势。
这更坚定了清廷以岸防为主的决策,水师的地位被边缘化,舰船修造几于停滞。
就看现在的长江水师,还分为外海水师和内河水师:
外海水师有吴淞营、川沙营、狼山镇标右营,苏淞镇标营等,一共九营;
内河水师有京口水师协所辖两营、太湖协两营、江南督标右营、盐城营、庙湾营、浏河营、福山营等,共十三营。
如果加在一起,清军水师共有二十二营,官兵一万五千余名,有大小各型战船三四百艘。从表面上看,实力还是很可观的。
但祖永烈知道,除了外海水师外,其他水师的主要任务已经变成了物资运输和护送,而不是战斗。
在三四百艘战船,以及征召的百多艘漕船中,赶缯船、沙船、唬船已经算是作战主力,也就不到两百艘。其余的不过是巡船、沙快、唬吧船,以及各种小船。
明军水师能够一举击败湖广水师和洞庭湖水师,再加上鄱阳湖水师,实力岂可小觑?反正,江宁将军祖永烈是没有多少获胜的信心。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