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一.二五三.二一一.二零
马献明的眼睛直勾勾的,“怪不得调他们到研究组,舒静好和方志杰都不愿意去?”
“换个人也行!老马说,他本来要调你进研究组,你不去?”
然后又朝马献明挥了挥手。
“研究方向太少,怎么提高项目评定级别?”
反正是馆长说的:李定安,你先得敢想,敢干,再考虑怎么干好……看,我够敢想了吧?
这么肯定?
吃的不少,但前后也就十来分钟,进了考古舱,离八点还差一刻。
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必然是“蒙古瓷项目”时期的好几倍,时间跨度至少也要好几年。所以马献明以为,要等科创局的项目告一段落,李定安才有可能着手计划……
两人到餐厅旁边,高胜东掏出烟盒,又挡着风,替李定安点了烟。
吕本之愣了一下,眼睛慢慢睁大:我刚还说老何胃口太大,没想到你胃口比他还大?
能在研究方向前面标注“中国”的前缀,那就必须得是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等于告诉上级单位,研究成果肯定能达到这个级别,不信你等着看。
“你还能给我当一辈子助理?”
何安邦叹着气,“他既然不提,就说明助理组完全够用……写几篇论文而已,舒静好和方志杰还不是手到擒来?”
玄学、星象与宗教理论在唐代都城布局中的应用……
发掘立项级别暂时是部一级,老何说的是研究立项和课题级别:这个是先往上报,文物局和部里会酌情增加或删减,等研究结束再评定验收。
哦对……
研究方向真就不是一般的多,覆盖内容也不是一般的广。
她往餐厅里支了支下巴,“听说阎厅长还是副处长的时候,殷秘书就跟着他?”
“高师兄,白师姐!”李定安又朝后面挥挥手,“各位师兄师姐好!”
“那也得有人负责啊?”
一位博四的师姐,应该是助教,刚张开嘴,就被李定安打断:“李师弟,叫名字也行!”
说残酷点:如果不是李定安指定,再过十年,都轮不到高胜东。
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你怎么就死脑筋?”
李定安接到手里,随意一扫:
内蒙地区典型唐末遗址—浑善古城。
“上面能通过立项?”
“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基本都覆盖在各组的研究内容当中,拿过来就能用,不需要专门组织人研究……他抽空归纳总结一下,再定一下大致框架和具体方向就可以……”
确实很高,但李定安真就拿她当驴使唤,补助高点理所应当。
“肯定去,不过需要他两头跑,要辛苦一点。”
“好!”
那就是妥妥的国家级重大考古项目。
“废话,我们倒是想让别人负责,但也得有人懂才行!”何安邦把纸接了过来,“先说好,报上去可就改不了了?”
马献明想了想:“那他不在的时候,课题具体由谁负责?”
唐末五代内蒙地区军政建置考古。
转过身,舒静好正站在不远处。
“我来吧……等批下来,我差不多也考察完回来了……”
马献明接过来瞅了瞅:“中国风水文化……他不去科创局了?”
狐疑着,吕本之看向何安邦。
“你跟你媳妇学的?”
没错,他能力是有,研究、教研水平更是不差,但那又怎么样?
这是京大,顶尖学府,群英荟萃,和他同水平,资历比他老的讲师一大堆。
如果凭高胜东自己,需要多长时间?
可能是五年,也可能是十年……
高胜东登时怔住。
这次也一样。
“那就先这样报……但还有问题……”他抬起头,“如果批下来,这最后一项谁负责?”
唰唰几笔,吕本之记在了纸上。
“李老……”
学生们在项目组的后勤打个转,都能在履历中多上光采的一笔,那教研组的负责人呢?
曾担任京大文博学院某某教研组组长,参与某某遗址项目发掘,并组织研究某某课题……
这两个字,他说的有点多,但高胜东委实不知道,再如何表达。
关键是舒静好的悟性贼高,论文还写的贼溜,尽让她干伺候人的活,委实有点屈才……
再要多点,出本文献论著也不是不可能……
好像是这样?
舒静好和方志杰知道了,估计能高兴哭。
“嗯,出书?”
高胜东很想说点什么,但嗓子里像是塞了一团布,喉咙止不住的滚动。
体制内是水涨船高,领导晋升,秘书也会晋升。
高胜东转身而去,李定安摇头笑笑,摁灭了烟头。
说夸张点儿:李定安就是这个方向的开山鼻祖,等论文发表,成体系的论著出版,各大高校文博古建类的专业肯定会引用一部分,增添到教科书当中。
既便是第二、第三作者,也足以自傲。
再以李定安秉性,肯定会让他们以第一作者发表一部分论文,这不比进课题组,给姚川、卫自立打下手强上百倍?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