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另一边。
汪成已经回到了材研所,在拿到催化物配方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尝试配置催化物。
按照林岁星给的配比,催化物实际上是三种不同溶液的组合。
分别是促进电解反应的钴铁电催化剂、降低反应速率的抑制剂、以及通过分解作用延长反应时间的稳定剂。
三种溶液所需要用到的成分并不复杂,汪成也并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就完成了配置。
工艺,核心还是工艺。
要在电解的过程中,利用三原子氢这个中间产物、叠加上碳纳米管所产生的高压制成金属氢,每一到工序都必须精确到毫秒级别,温度和压力的配置也极为复杂。
而这个需要反复试错的过程,正好就被林岁星所提供的“技术指导”解决了。
于是,留给他的最大的问题,就成了碳纳米管制造金属氢工艺的专用设备了。
木圭市材研所并没有这个方向的设备,可这也难不倒汪成,仅仅是一个电话,他就申请到了广宁市材研所的使用权限。
在电话里,他郑重地描述了这项新技术的细节,接听电话的材研所主管虽然并不能完全采信,但也同意他前往广宁市进行实验。
于是,汪成立刻赶往机场直奔广宁市,下了飞机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材研所。
他甚至连一口水都没喝,进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好衣服进入实验室。
在飞机上,他已经提前沟通好了所有准备事项,等他赶到的时候,实验也随之开始。
他紧张地看着正在运转的设备,对一旁正在围观的广宁市材研所副主任刘琦说道:
“时间太仓促了,最核心的电解设备还来不及加装。”
“不过,跳过电解过程,直接使用三原子氢加催化物的混合液,应该也能达到类似的效果。”
“游离态氢原子不足是最大的问题,但至少,在碳纳米管加压下,形成金属氢所需的压力会大幅降低。”
“你们上一次制成金属氢,用了多少压力来着?”
听到他的话,刘琦回答道:
“270Gpa,不过是在高温条件下实现的,成品根本没有办法保存。”
汪成点点头,视线从设备上移开后答道:
“那肯定的......这次我估计所需要的压力会在300到400Gpa左右,如果后续引入同步电解设备,估计能降低到300Gpa、甚至200Gpa以下。”
“这样以来,大规模生产金属氢就成为可能了。”
“毕竟,200Gpa高压设备,和500Gpa高压设备的制造难度可不是一回事......”
“如果这套工艺真的能通过终试,我估计,最多一年之内,我们就能建成第一条金属氢生产线了。”
“甚至有可能要不了那么久.......”
刘琦默默点头,但转而又开口问道:
“你这套工艺靠谱吗?你说是其他人提供的,那人什么背景啊?不是你们所的?”
“不是。”
汪成摇了摇头,思索片刻后回答道:
“这人吧......怎么说呢,有点奇怪。”
“他自己是一个半导体工程师,平时基本上没怎么接触过材料学领域,但偏偏,他拿出来一整套的工艺文档来。”
“最开始我还以为他只是有一些奇思妙想的思路,但沟通之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给我提供了包含各项参数在内的‘操作指导’。”
“当然,这份操作指导的不算是完整的,但基本也够用了......我甚至都不懂,他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
听到这话,刘琦微微皱起了眉头。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