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陛下,这是徽商王友棣、王友楷、王友挑兄弟,他们都是间歙人士。”
“王氏兄弟,一个在贩货荆襄,一个货殖庐江,一個商游桐城。”
司礼监秉笔太监舒良,正引着三个男子向朱祁钰介绍。
“朕问你们,为何放着家中的田地不耕种,反而跑去买东卖西?”
朱祁钰没有直接说出要官私合营的事情,他反而是先问起了王家三兄弟。
“陛下有问,草民不敢欺瞒!”
跪在地上的老大王友棣,头都不敢抬起来。
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更别不说是在九五之尊的朱祁钰面前。
“徽州虽在南方,然而山多水多,可供耕种之田甚少。”
“土地贫瘠,使得很多田地都是难以种植。而且徽州一地气候恶劣的,如果单单依靠农耕,徽州百姓的生活将会难以为继。”
“为了养家糊口,草民等人才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他处谋生。”
面对朱祁钰的询问,王友棣不敢有丝毫隐瞒。
从王友棣的回答可以看得出来,要不是生活所迫,徽州年轻男子也不会离开老家,到外地行商卖货。
而且行商之路,也不太平。
山洪落石、强盗草寇、瘟疫疾病、水土不服、山林猛兽,这些都很有可能让商旅一去不回。
徽商之中,大多也都是成年男子外出,家中老年人或者妇女、小孩子则还是留在徽州。
说是骨肉分离,也是毫不为过。
“仔细说说徽商经营前后过程。”
朱祁钰见到王友棣实话实说,也就继续下一个话题。
“起初,咱们徽州人主要是从事茶叶、木材之类的贩卖。”
“但是元末混战后天下大乱,老百姓能有一口饭吃就已经算得上是神明庇佑,所以也就没多的银钱用来购买其他。”
“所以徽州人又把经商目光,转移到粮食和布匹之上。衣食住行,粮食和布匹乃是存活之根本。”
“仁宣之治过后,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也慢慢可以购买货物。加上开了水路运输,徽州人商旅的日子也才慢慢好了起来。”
“到了正统年间,朝廷三征麗川,闽浙一带又爆发民变。战事吃紧之下,大军需要大量的粮草。”
“徽州人也抓住这一次机遇,为朝廷运输大量粮草。朝廷为了奖励我等,就允许我等可以进行食盐销售。”
作为徽州商人,王友棣是清楚自己家乡发达之路的。
“徽商经营的秘诀是什么?”
朱祁钰还只是问,而绝口不提经营辽东之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祁钰想要看看徽州商帮有没有本事吃到辽东这块肥肉。
“徽州商贾运营之道,草民以为总结起来有两点。”
“第一,官商合作,互助互惠。”
“第二,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看着周边的同行们,王友棣本来是不愿意分享的。
只不过面对朱祁钰的天子威严,王友棣又不敢有欺君之罪。
“陛下,臣可以为徽商正名。”
徽商曾经帮着向西南三征麗川的大军输送粮草,而那个时候的冯按刚好就是主讲王骥麾下,专职负责给大军统筹之人。
冯按和徽州商人们也是打过不少交道,所以冯按知道徽商底细,也对徽商很有发言权。
“宣德九年,南康等府自四月至八月不雨,田稼尽枯,先帝命行在户部遣人覆视宽恤。”
“正统三年,九江府彭泽等县六月以来不雨无收,秋粮子粒输纳不敷,民众死半,府县行赈,匍匐就食者枕藉沟中死者无数。”
“当时米粮价格飞涨,更有一些米店奸商趁机哄抬物价,还把旧粮掺入新粮之中诈称皆是新粮。”
“然而徽州商贾却是不曾如此,反而积极从外地调粮到灾区,以平时价格售卖给灾民。”
“也正是徽商诚信经营,所以臣在为大军筹集粮草之时,首先便是想到让徽商给前线将士输送粮草。”
对于合作过的徽州商人,冯按的评价很高。
“很好!”
朱祁钰点了点头。
古人讲究人无信不立,可不像后世笑贫不笑娼。
“陛下,这是晋商王家,祖居灵石县沟营村,元皇庆年间迁至静升村定居。”
“王家始祖王实开始以佃耕为主,冬春农闲时兼做豆腐。经过十多年积累,始置薄田数亩,变佃农为自耕农。”
“王家从第三世起,发展为以农为主,兼营工商小业的家户。”
“正统年间,王氏族中经商者逐渐增多,或开典当业,或贩卖棉麻,或经营京货,或酿酒做醋,有的还远途贩运南方货物,以图大利。”
舒良又一次充当介绍人。
“朕知道王氏!”
“国有紫禁城而知皇室之威严,民有王宅而知晋商之显赫。”
“大明之际,海内最富者山西也,山西最富者晋商也,晋商最富者灵石王家也。”
朱祁钰怎么可能不知道晋商八大家之首?
明朝亡国,晋商八大家可谓是功不可没。
只不过这个时候王家还没有卖国求荣,他们对于明朝也还是有功劳的。
“我大明开国之初,为防止蒙古各部南下扰边,于长城沿线有数十万万雄师驻守。”
“为了缓解边军所需,朝廷特实行开中制。召天下商旅输粮,而后与之盐,谓之开中。”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