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冯按的这种心情,古人早就有过描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心腹;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冯按虽然心中欢喜,不过该有的谦卑还是不能落下。
“见过李大人!”
既然冯按马上就要成为李贤的属官了,冯按自然也是要对着李贤行礼的。
官场之上,上下尊卑不可废。
忘了规矩,就会被教育怎么做人。
“冯卿,说说吧。”
等到李贤和冯按客套完之后,朱祁钰这才又坐回到书案之后。
“对于辽东民政,臣有三策。”
“第一策,于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农作物,于辽东推广。”
“第二策,于辽东煮盐。”
“第三策,炼铁。”
冯按的三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在接到朱祁钰的指示之后,冯按就对辽东的卷宗翻看多遍,又特意前往京营中咨询辽东籍的军士。
“具体说说看!”
朱祁钰来了兴趣。
因为这个冯按能够帮着数十万南征大军征集粮草,其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干。
“臣之前随大军震前往滇西,三征麓川之时,曾经跑过云南的很多州县。”
既然朱祁钰没有提到三征麓川的主帅王骥,冯按也绝口不提王骥的名字。
王骥是朱祁镇的心腹爱将,朱祁钰已经让王骥回家养老。
哪怕冯按是王骥提拔起来的,不过为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冯按也是立马就和王骥划清了界限。
“臣的第一策,便是兴农。”
“只有手里有粮,辽东才能固若金汤。”
“彩云之南,历来被我华夏视为烟瘴之地。”
“然而在太祖派兵入主云南之后,经过百年开垦,云南现在已经能够自给自足,亦减轻了朝廷的负担。”
“经过多年推广,滇池地区已经以水田种植为主,只有少部分土地用来种植黍稷麻豆。”
“种植水田一年一熟,在八月收获稻谷之后,到腊月之时,又可以轮种大麦。”
“这些大麦到来年三月成熟,收割之后又可以再次种植水稻。”
“而且随着占城稻的推广,水稻收成较之以前增加两成。”
“所以臣之前在腾冲为南征大军筹集粮草,多数是从云南就地征收,少部分是由外地调入。”
“云南之变,是因为许多汉人从内陆移居到此,引入了许多内地作物,从而让云南百姓得有所食。”
“除了粮食,云南军民还大量种植桑、麻等许多经济作物。”
“正是农耕的兴起,才导致云南山区以采集和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耕种。”
“衣食足则知礼仪。”
“山民有活路,我大明在西南的改土归流才能得以实现!”
冯按在云南多年,对于云南的情况十分熟悉。
“所以臣以为,辽东当学云南。”
“由朝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在辽东推广,使得军民自给自足,而不是年年从山东调粮。”
“除了挑选农作物品种,还需要征召精于耕种的老农,前往辽东指导耕种技术。”
“陛下派往辽东治理的官员,也不能是只会之乎者也,而是要有过治理地方的经验。”
冯按说到这里的时候,朱祁钰不由得老脸一红。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朱祁钰才说自己要派出接下来在恩科中进士的文官前往辽东。
这些文官没有过治理地方的经验,完全不符合冯按的提议。
“冯卿之言,老成谋国!”
朱祁钰突然就想到了一件事情。
华夏饮食讲究南米北面,东北地区却是盛产大米。
“朕听闻苦夷岛上,有一种可以耐寒粳米,当地土著多有种此粳米为生。”
“苦夷岛在辽东之北,比辽东更为苦寒。”
“若是苦夷岛都能种植水稻,那辽东自然也能种植水稻!”
朱祁钰说的苦夷岛,就是后世的北海道和库页岛。
“陛下说的苦夷岛,臣也在图册上见过。”
冯按连忙接话。
“苦夷岛又分为北苦夷岛和南苦夷岛,皆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汉朝之时期,苦夷岛属于辽东诸郡管辖。唐朝时期,苦夷岛属于安东都护府管辖。”
“对于苦夷岛上的土著居民,华夏称之为虾夷人。”
“东晋南朝时,虾夷人向中原朝贡,并接受南朝的册封。北魏曾一度派人前往苦夷岛,向虾夷人索要鲸油。”
冯按对于辽东之行,准备得十分用心。
除了当地的风俗人情之外,冯按还查阅了关于辽东周边的地理信息。
“陛下,苦夷岛真有可以种植的水稻吗?”
冯按还是有一些不信。
因为苦夷岛这个名字,就已经能够显示他的苦寒,连蛮夷都觉得苦。
“朕确信有!”
朱祁钰点了点头。
原本历史上的苦夷岛,是在后来的明治时期,才被正式纳入日本的统治范围内。
日本人发现了这种水稻以后,对其视若珍宝,并且加培植成功,并且在整个日本开始推广。
然后随着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殖民而传入半岛,再随着逃难的朝鲜人来到中国延边等地。
中国最早的东北水稻,就是由朝鲜人开始种植的。
后来这种耐寒稻米被引入过后,这才让东北这才形成粮仓的局面。
“若真有此种水稻,臣以为辽东将会不再是我大明的累赘。”
“若是陛下能够在辽东种植此种水稻,那么辽东军民必然会将陛下视作尧舜禹汤!”
李贤连忙出来拍朱祁钰的马屁,他可不想自己被冯按抢了风头。
古之华夏,历来视农业生产为天下富足的根基。
劝课农商,是每一位明君都特别重视的事情。
对于李贤的阿谀奉承,朱祁钰只是一笑了之。
尧舜禹汤?
朱祁钰要做的可比他们还要伟大!
“冯卿,接着说!”
朱祁钰把话题转移了回来。
“臣以为辽东和云南,虽然一南一北相隔万里,虽然气候人文有着天壤之别,可也有共通之处。”
“辽东和云南,虽然一冷一热,可都是树木丛生之地。”
“云南之地,只要不是石头,都能长出草木来。”
“自从太祖高皇帝军屯云南以来,不少军民就开始问林要地。”
“而且原本居住在深山老林之中的苗瑶土人,在得到教导耕种经验之后,也大幅在山中开垦土地。”
云南民族众多,冯按这里用是用苗族和瑶族作为统称。
“除了在山区垦山种粮的同时,也有许多人以生产林产品为生,这也使得手工业拥有了足够的原料。”
“同时盐井以及煎盐冶炼等,对于林木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居民生活建材以及薪炭需要也得到满足。”
“云南之地拥有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树种多样、佳木生长繁盛不但是自然环境的功劳,还离不开人工植树护林工作的开展。”
“世世代代居住在此的白族人,年年都有许多的节日,例如插柳节以及祭山等。”
“到了节日期间,他们都会一起来育林植树。”
说到这里,冯按突然对着朱祁钰和李贤一礼。
“臣以为,云南百姓对于山林的敬畏,符合我华夏天人合一之道!”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