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和内阁,一内一外,是大明天子处理政务的左膀右臂。
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如此,既可以相互合作,还可以相互制约。
如今司礼监居然想要参与到举荐内阁大学士之中来,这让商辂不由得起了反感之心。
一旦太监和阁臣勾结,那岂不是就能愚弄天子?
再说了,如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诚,胆子越来越大。
先不说之前王文能够进入内阁,就有王诚帮着他向朱祁钰举荐。
如今京师更有传闻,说礼部侍郎王一宁正在走王诚的门路。
王一宁希望王诚可以在朱祁钰面前,帮着他说上几好话,好让王一宁能够进入内阁辅政。
如果一旦出现王文和王一宁都是王诚举荐的局面,那么王诚的恩宠和权势也太重了。
“从群臣之中遴选才智直臣进入内阁,陈公也有提及。”
“这事,内阁也会上奏陛下。”
为了不让司礼监抢先一步,商辂连忙把陈循给牵连了进来。
自己是陈循学生的这一事实,商辂从来都不加以隐瞒,因为他知道这事京师人尽皆知的事情。
搬出陈循,商辂就是为了保证内阁不被司礼监压一头,也是不想让司礼监把手伸进内阁。
同是,商辂开始对司礼监掌印太监的王诚有了防备。
好不容易才送走了一个权阉王振,商辂他们这样的文臣,可不想再崛起一个王诚来。
自视清高的文臣们,对于宦官有一种天生的厌恶情绪。
“我和王阁老一起过来文渊阁,就是得了陛下嘱咐。”
“陛下让我们两人过来,就是来和陈阁老、高阁老一起,谈一谈入阁人选的事情。”
“陛下对于内阁十分重视,常说内阁大学士都是一时人杰,都是大明的宰辅之才。”
成敬仿佛是看穿了,商辂不待见太监的心思。
然而成敬也是不以为然。
作为进士出身的太监,成敬一直又把自己当成文臣,又把自己当成太监。
而且对于商辂的不满情绪,成敬还加以抚慰。
成敬说朱祁钰重视内阁,就是再说司礼监不会压制内阁,内阁会拥有自己办公的独立性。
“成公公说得没错。”
“我之所以离开文渊阁,就是被陛下召唤过去议事。”
王文点了点头。
王文特意强调自己不是擅离职守,就是为了印证他刚才说的话。
就在之前,王文才教训商辂和彭时,说他们不该离开内阁出来。
“既然刚好碰到了你们,那咱们就一起进去。”
“你们如今也是内阁的一份子,我们在和陈、高两位阁老一起商议的时候,你们也要说出自己的意见。”
“到时候出了初步结果,你们也要在呈送给陛下的奏章上面署名。”
王文虽然是个北方人,可他今天没有穿大裘。
在北风中站了这么久,王文只觉得自己都快成冰渣子了。
而且王文是属于那种面冷心热的人。
王文虽然才刚刚有过开口教训商辂和彭时,但是同时王文也有对商辂和彭时加以引导。
王文这是希望商辂和彭时能够更快融入到内阁之中来,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承担起内阁大学士的责任。
“王阁老、成公公,要不在下先去知会一下陈公和高公?”
“顺便,在下也好让书吏们泡上一壶热茶,给两位暖身驱寒。”
彭时突然插嘴,他这是担心陈循和高谷吵架被外人看到。
内阁首辅和次辅吵架,说出去会丢内阁的脸。
还有就是,内阁只有一致对外,才能抗衡日益强大的司礼监,才能总领外廷文官集团。
而且彭时之所以这样,还因为他和陈循都是江西吉安人士,也就是有着同乡之谊。
在官场上,同乡之间很容易相互亲近和提携。
说起吉安,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南北两宋,吉安出了三百名进士,其中的佼佼者有欧阳修和文天祥。
到了明朝,吉安比宋时更辉煌。
明朝前一百年,吉安高中进士多达近五百人。
建文二年的科举考试,状元胡广、榜眼王艮、探花李贯都是吉安人。
永乐二年的科举考试,状元曾蓕、榜眼周述、探花周孟简、二甲第一名杨相、第二名宋子环、第三名王训、第四名王直都是吉安府人,也就是说吉安人包揽了前七名。
终明一朝,吉安的科举盛况层出不穷。
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
大明王朝读书人的口头禅,大明科举看江西,江西科举看吉安。
大明官场之上有赞誉,三千进士冠华夏,满朝文武半吉安。
“彭兄说的是!”
“成公公是客,咱们是主。”
“既然有客上门,咱们内阁断不可失了待客之道。”
商辂十分聪慧,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彭时的一片苦心。
为了给陈循和高谷保留面子,商辂连忙出来符合彭时的话。
“大学士为前驱?”
“这不是要让咱家落下不知轻重的骂名吗?”
成敬知进退、懂谦卑。
而且成敬可不知道,内阁里面正在激烈的吵架,还是内阁首辅和内阁次辅之间在吵架。
“你们也都是阁臣了,要自重身份。”
王文也以一副长辈的姿态,来教训商辂和彭时。
“走吧。”
说完后的王文,率先迈出脚步,就往着文渊阁大门走了过去。
然后成敬也笑着,跟上了王文迈出去的步伐。
商辂在和彭时对视一眼,他们两人在经过苦笑一声过后,也只能往着文渊阁快步走去。
“这些书吏,他们是想被责罚吗?”
踏入文渊阁中,王文的脸色铁青。
因为王文一路走来,居然没有看到哪怕一个当职的官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