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兴庆府。
西夏派往宋境的细作正在向李元昊汇报。
李元昊得知,在对西夏何时出兵和几路出兵问题上,大宋朝廷举棋不定。
“天赐良机!你不出兵,那我出兵!韩琦老儿不是主张打吗?我就奉陪你,就打你泾原路!”
“那范仲淹这边如何对付?”野利遇乞问道。
“范仲淹是个文臣儒将,有点书呆子气。我写一封书信,诈降与他,他肯定上当。当他犹豫之际,我等正好出兵泾原。大军速速做好准备!元日后择日出击!”
“是!”
“这封信,就由三川口之战中俘虏的宋将高延德去送给范仲淹吧,这也显出了诚意。随便派个人同时送给韩琦。”
“把高延德放了?这...不妥吧?太便宜那小子了!”野利遇乞思索着回道。
“有何不妥?钓鱼还得有鱼饵呢!”李元昊阴险地说道。
“哦。明白了,这就是汉人说得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的意思吧?”
众人哈哈大笑。
高延德一听自己要回去给范仲淹送信,甚感高兴。
过了这么长时间,自己终于可以回道大宋了!
第二天的中午,天降大雪。
高延德回到了大宋,范仲淹亲切地设宴接待了他。
“这是西夏国主李元昊的亲笔书信,请范公过目。”
范仲淹打开书信,竟然都是西夏文。
“这...这...,我也不认识啊!”
一旁的赵允初一看,顿时感觉优越了起来。
功不唐捐。
“范公,我来看看。”赵允初底气很足。
“允初,你认识西夏文?”胡媛老先生投来羡慕的眼光。
“我有一段痛苦的经历,在西夏待过一段时间,认得些。”赵允初还很谦虚,并没有说这些西夏文是他翻译出去的。
赵允初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信不长,就直接翻译着说了出来:“范公,李元昊在信中说,过去宋夏交好时,大家商贸往来不断,各有所需、实现互赢。几十年没有战事,宋朝铜钱都成了宋夏间的通用货币。现在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两国边地都有十多万百姓遭殃。他西夏看着威猛如虎,但也没完成战略目标。所以也想议和。”
“李元昊信中果真这么说?”范仲淹高兴地听到赵允初翻译出这些话。
“是的,范公。不过,李元昊生性狡诈,这封信怕只是缓兵之计,不可不防啊。”
“范公,我认为郡王说得有道理,还望三思而后行。”
刘宜孙补充说道。
“嗯。我知道。不过,李元昊能主动把高将军毫发无伤地送回来,可见是有诚意的。来而不往非礼也。我要写封信给李元昊。来人,拿笔。”
下人把笔墨纸砚摆好,范仲淹凝思片刻,挥毫写下《答赵元昊书》。
赵允初都看傻了。写了好几段,竟没有收笔的意思,这些文言文,要是翻译成西夏文,他用上吃奶的劲儿,也是不能完成的。
“仲淹谨修诚意,奉书于夏国大王:伏以先大王归向朝廷,心如金石。我真宗皇帝命为同姓,待以骨肉之亲,封为夏王。虽未尝高会,向者同事朝廷,于天子则父母也,于大王则兄弟也。岂有孝于父母而欲害于兄弟哉?...”
“《传》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大王世西土,衣冠、语言皆从本国之俗,何独名称与中朝天子侔拟,名岂正而言岂顺乎?如众情莫夺,亦有汉唐故事。单于、可汗皆本国极尊之称,具在方册。仲淹料大王必以契丹为比,故自谓可行。”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是以天地养万物,故其道不穷;圣人养万民,故其位不倾。又《传》曰:“国家以仁获之,以仁守之者百世。”昔在唐末,天下汹汹,群雄咆哮,日寻干戈,血我生灵,腥我天地,灭我礼乐,绝我稼穑。皇天震怒,罚其不仁,五代王侯,覆亡相续。老氏曰:“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
“仲淹料大王建议之初,人有离间,妄言边城无备,士心不齐,长驱而来,所向必下。今以强人猛马,奔驰汉地,二年于兹,汉之兵民盖有血战而死者,无一城一将愿归大王者。此可见圣朝仁及天下,邦本不摇之验,与夫间者之说,无乃异乎!今天下久平,人人泰然,不习战斗,不熟纪律。刘平之徒,忠敢而进,不顾众寡,自取其困。馀则或胜或负,杀伤俱多。大王国人,必以获刘平为贺。”
刘宜孙一看范仲淹这样写,有点不太高兴了,自己的爹爹怎么是自取其困呢?!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