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李定国又在那个时候击杀了孔有德和尼堪,继续提高了大西军的声望,结果大好反而成了大坏,孙可望威望日盛之下,也滋长了他的野心,又担心李定国的风头盖过自己,于是竟然在大好局势之下,利欲熏心的作出了篡位的决定。
孙可望要篡位,篡的当然是永历皇帝的位,而且孙可望姓孙不姓朱,篡的更是大明天下,可他的篡谋之心却谈不上雄心壮志,只能用败笔二字来形容。
大西军能在云贵站位脚跟,靠的是大明的旗号,有了大明的旗号才能获得百姓士绅的拥护,各路明军的投靠,反之只能恢复贼寇的身份,在很多人眼里,说不定比满清还要令人憎恶。
幸亏李定国阻止了孙可望的脑残行为,可也让自己艰难取得的一点优势荡然无存。
而现在,孙可望继续发挥着自己的脑残本色,他难道不知道一旦永历朝廷没了,大西军覆灭了,他一个没兵没权的顺王在满清眼里将变得一文不值。
李定国的心真的好累,他效忠了一个懦弱的皇帝,结实一个愚蠢的义兄,还有一大堆无能的兵将,甚至连身边人都在质疑他的选择,认为放弃昆明是不智之举。
可是不放弃昆明又如何?守的话能守多久?一个月,三个月,还是半年一年?
坚守昆明根本就是一个死局,守的越久只会输的更快,李定国没有本钱和满清相持下去,守城虽然可以占上一点便宜,但却是在于清军打消耗战,这和慢性自杀没有区别,清军有实力耗得起,可李定国只要守上一个月,他怕是连突围的能力都没有了。
因此,李定国唯一的机会只有出奇招。
对于前线兵马投降置若罔闻,那是为了骄敌,放弃昆明大踏步的后撤,那是为了示弱,而在骄敌示弱之后,清军必定松懈,认为明军不敢一战。
这并没有错,明军是不敢一战,可李定国敢,他也不得不战,再不战的话,他会失去所有的根基,光复中原的夙愿将彻底破碎。
李定国拿出地图,指着上面一处道:“我要在这里设伏,清军敢来,必让他们有来无回,而清军拿下昆明后,一定认为他们已成追击之势,不会太过在意此地的险要,陷入我军埋伏的可能性极大。”
白文选知道李定国在兵行险着,以极大的魄力放弃昆明以求诱敌深入,这几乎是压上了所有筹码的豪赌,也可说是最后的机会,他狠狠一咬牙,面色通红道:“就这么定下了,大不了早死早超生,去阴曹地府与老大王相会。”
李定国失笑一声,白文选死志坚定,显然是对日后一战不抱多大的信心。
作为大西军二把手的白文选都是如此,更别说其他的将领了。
而就在白文选和李定国打定主意,并且传令给军中主要的将领官员后,有一个人悄然离开了军营,走出营寨大门时,那人回望一眼,嘴里发出了一声带有愧疚的叹息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