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侯恂的串联下、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御史带头跪午门,紧接着翰林院、国子监也纷纷响应,然后吏部、兵部、工部等部门也纷纷加入,一时间午门外比早朝还要热闹。
崇祯即没有廷杖、也没有安抚群臣,所以事件愈演愈烈。
在东林党的鼓噪下,部分士子开始围堵南北镇抚司。
王鹏君在大明军中的影响力太大,所以在崇祯看来,他与文官集团闹得越僵、就对他越有利。
“关门干什么,把门打开,敢进门的人一律斩杀。五城兵马司的人都是死人吗?让他们立即滚过来清场。”东林党在南京就使用过类似的手段,只要崇祯不倒戈一击,这种程度的攻击对王鹏君而言就是一个笑话。
“伯爷,要不要去皇宫。”赵二开口问道。
“不用,等圣上有旨意在说。”这场冲突、崇祯是喜闻乐见的,甚至会在背后推波助澜——联名上奏折的事件,终归是犯了皇权的忌讳!
“陛下那边,大人还是应该去解释一下。”锦衣卫指挥佥事梁邴是杜勋的人,是京师的地头蛇,早已熟知崇祯的为人,在他看来,崇祯多疑、且一直想做圣君,所以很可能被文官集团说动、从而惩处锦衣卫。
对锦衣卫而言,这桩钦案关乎锦衣卫的地位,是锦衣卫的崛起之战。崇祯给王鹏君封爵赐服、给京师所有锦衣卫赐服,这个举动把锦衣卫的心气瞬间提起来了,但若这桩案子锦衣卫败了,锦衣卫会在次跌落低谷。
“鞑子还在关内呢!这个时候,陛下无论如何都不会敲打锦衣卫。”王鹏君当然知道这桩钦案的重要性,那怕崇祯不惩罚锦衣卫,只是推翻锦衣卫定罪的案件,也会给锦衣卫的权威带来严重的打击,从而会给王鹏君制造巨大的麻烦。
但王鹏君和祖大寿、洪承畴等人有牵扯,而且王鹏君不是魏忠贤,手底下有敢于为他赴死的军队、所以崇祯除非想自暴自弃,否则绝对不会选择这个时候给王鹏君难堪。
王鹏君这次拿人,判断的标准是梦中世界的《贰臣传》,不过这帮人也是骂王鹏君、骂得最狠的官员,所以大家自然理所当然的认为、王鹏君是在打击报复,连锦衣卫内部也有人这么认为。
“光堵在这里没什么用,干脆直接冲进锦衣卫,把王鹏君那奸臣拖出来暴打一顿。”杨运鹏是礼部右侍郎杨旭然之子,杨旭然是王鹏君岳父的岳父,两人多少还是沾点亲戚关系的。
在杨运鹏眼里,王鹏君是国贼,所以他自然不会认这门亲戚。。
杨旭然和东林党走得比较近,所以每次东林党对王鹏君发动政治攻势时,杨旭然都是金牌打手。
“刚刚那名锦衣卫千户说了,擅闯者死。”龚辰阳是兵科给事中龚鼎孳的儿子。龚鼎孳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常高,与江南的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但在梦中的世界,龚鼎孳是没有风骨的伪君子,其先降李自成,后又降清朝,为时人所不耻。
担任兵科给事中的龚鼎孳,此时的名声是非常不错的,龚鼎孳多次弹劾权臣、而且又喜欢提拔人才,所以在士林中的声望非常高。
“我们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有功名在身的举子,借他几个胆也不敢杀人。”文昆谊是户部左侍郎文震孟之子,文震孟也是东林党的骨干,其原本是礼部左侍郎,由于钱谦益返京担任礼部左侍郎,所以才去了户部。
围攻锦衣卫的士人之所以这么多,皆因杨运鹏、龚辰阳和文昆谊三人牵头的缘故。
三人之所以出头,一是为了除国贼、二是为了名利——此事一旦让锦衣卫灰头土脸,那么三人就能成为年轻一代的领袖。
“怎么回事?”
“去看看!”左后方突然出现骚乱,文昆谊忙分开人群,赶往事发地点。
五城兵马司的人虽然不愿意和这些士子起冲突,但上面的人发了话,五城兵马司的人不得不来清场——不过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斤两,所以只是劝说士子们离开,并不敢用强。这些士子大多都是有功名的,那会把这些衙役看在眼里,所以有人当即动了手。
衙役挨打后,被迫还手,放倒了好几名士子。
“这些人都是锦衣卫的狗腿子,给我打。”杨运鹏见士子挨揍,当即第一个冲了出去——杨家是京师土著,世代高官,五城兵马司的人大多认识杨运鹏,所以自然没人敢还手。
有了杨运鹏带头后,士子们的胆子一下大了起来。
五城兵马司的人瞬间落入下风。
“大人,堵门的士子和五城兵马司的人打起来了。”原京师锦衣卫的人、对有功名的读书人显然是有些畏惧的,所以第一时间便去请示现场官职最大的梁邴。
梁邴刚想去通知王鹏君时,只见出身南京锦衣卫的人已经抄起木棒开始砸人。
“上!”梁邴想了一下后不在迟疑,当即冲了上去。
锦衣卫加入战团后,自然打得京师士子没有还手之力,半盏茶的时间,近三百名士子、没有一个能站着的。
“诏狱装不下这么多人,让他们都在街道两旁站着,明日禀明了圣上在处置。”王鹏君知道外面的情况后,并没有指责锦衣卫的人。
消息很快便传入这些人的家里,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数百官员跪了大半天后,崇祯才把内阁的几个阁老请进皇宫。
崇祯一来想用文官制衡锦衣卫,二来也担心案件如果牵连太大、会动摇朝廷的根基——文官集团是皇权的根基、治理天下还是要靠读书人,所以不能把他们得罪的太狠!
崇祯给出了解决方案,已经定罪的、就以锦衣卫的判罚为准,还没定罪的人就交由三法司会审。
崇祯的意思显然是点到为止,锦衣卫不在继续抓人,文官集团也别在继续闹腾了,在闹腾自己就彻底偏向锦衣卫,杀一个人头滚滚。
崇祯以前不敢胡来,是因为手里没有暴力机构,但如今不一样了,所以温体仁当即选择了妥协,主动去劝说午门外的官员。
九成左右的官员都被劝走了,但依旧有些人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要为国除贼,所以坚持不肯离开,于是崇祯直接动用廷杖赶人,然后把他们全部发配到叛军最猖狂的几个省。
跪午门事件,标志着锦衣卫在次崛起,成为京师不可或缺的一股政治力量。
从大局而言,温体仁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折腾下去,吃亏的只能是文官集团,但大部分中下层官员却不是这么想的,在他们眼里,温体仁就是崇祯的应声虫,压根就不配坐在首辅的位置上。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