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君臣对于开海这件事的态度,大体上是复杂的。
朱棣当然不想开海,垄断海贸,把钱都装自己兜里多爽啊!
只不过在看过世界地图,知道地球有多大之后,朱棣的眼界就被打开了,不再只盯着东南亚那一小片地方看了。
至于钱袋子方面,北海能生产各种工业品,随便拿出来一种皇室专营,都能赚得盆满钵满。
而且他已经下了两次西洋,实际上现在并不怎么缺钱,这才会下定决心开放海禁。
官员的心情就更复杂了,他们虽然反对皇帝下西洋,嘴上说皇帝劳民伤财,与民争利,实际上他们更反对开海!
海禁管的越严越好,老百姓最好片板不得下海,这样他们才好搞走私,变相的垄断海洋贸易。
但这种情况北海是绝不允许的,大搞工业就意味着会生产海量的工业品,同时又需要吞掉巨量的资源,所以大明就需要一个工业品的倾销地。
大明国内的市场是消化不完这些工业产出的,那就只能对外出口,因此闭关锁国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北海要的是自由贸易!
夏元吉听完这个安排后非常兴奋。
因为这个方案不仅节省掉了下西洋的一系列巨大开支,反而还能开海收税,给国库增加收入。
这可是既能开源,又能节流,一举两得的好主意。
此时,在激动之余,这个为了大明的钱袋子鞠躬尽瘁的尚书同志,对刘斌的好感也是噌噌的往上涨。
虽然不知道这位北海的国公是怎么劝说皇帝开海的,但只要能往户部送钱,那就肯定是他夏元吉的贵人。
夏元吉生怕朱棣会反悔似的,等刘斌说完船队的改编方案,还不等朱棣表态,他就突然上前拱手来了一句“陛下圣明!”,一下就把朱棣想说的话给堵了回去。
朱棣见状也只能不情不愿的哼了一声,然后嘱咐道。
“此五年计划,有关户部事宜,还需尽快落实,赶紧组织宝钞提举司迁移北海之事,扩大铸币规模,尽快补足我大明的钱荒。”
“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见户部的事情终于说完了,工部尚书宋礼也紧跟着站了出来。
“陛下,臣刚才听幼孜所说,北海能修甚日行数千里的铁路,还说将来要修一条铁路连通大明南北两京,可确有此事吗?”
“当然!”
一说到铁路,朱棣就不由自主的换上了笑脸,在亲眼见识过铁路的运输能力之后,朱棣已经在心里把这玩意提升到了比运河还要高一个级别的运输方式。
再说火车车厢并不比漕船要小,一列火车的运力简直能比得上一列船队,说是旱地行舟也不为过。
然而宋礼却突然说道。
“可臣看这计划上只写了北海至京师的铁路修建规划,并无两京铁路,是否这两京铁路十年内无望修通?”
朱棣闻言,脸一下就垮了,是啊,这铁路好是好,就是修起来实在太慢,于是就见他板着脸道。
“这铁路虽好,我大明却无一人精通营建之法,要想修路,还要仰赖北海的郑爱卿亲自操持。
“但北海却又工匠奇缺,目前人力有限,只能先以北海至京师的铁路为主,无暇同时顾及两条线路,你有何想法就直接说出来便是,无需遮遮掩掩。”
咳——
宋礼被朱棣看穿了小心思,当即不好意思地说道。
“陛下,臣的意思是,既然这两京之间的铁路十年之内通车无望,可我大明南北货运却不可断绝,因此这运河还需继续疏浚维护。
“臣刚才听幼孜说,北海有诸多工程器械,使用方便,力大无穷,能不能调派一些给工部修理运河河道使用?”
原来这个也是惦记北海好东西的!
朱棣当即点头,“这自然没问题。”说完又转头看向刘斌,“贤侄可有办法运来一些工程机械吗?”
刘斌倒是没拒绝,但也趁机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工程机械是有的,但没有机场我运不过来,还请工部尽快组织人手,把禄口机场修好。
“另外北海的工匠实在缺的厉害,还请宋尚书援助我们一些工匠,只有北海的工匠够多,将来才能给工部提供更多的工程营建利器!
“把工匠给我,再把南京的机场修好,我很快就能运一批适用的机器过来。”
朱棣闻言又头疼起来,他是亲自去过北海的,那边现在除了少数几个工厂,大街上根本看不到一个人影,可谓缺人缺到了极点,只能继续加大迁移力度了。
于是朱棣又看向了宋礼。
“宋爱卿,你可听到了,不修好机场,那些东西可是运不过来的,而且霄国公还找你用匠人换,你能给多少?”
工部虽然不管户籍人口,但他们手中却有大明‘匠户’的名单,平时这些匠人每年都要抽出几个月给官府免费服役,工部一有活干就会召集他们,所以要说匠人,工部还真不缺。
想了想,宋礼干脆直接问道,“不知霄国公都要些什么样的匠人?”
刘斌也不怎么挑,这个年头别说读书识字了,能达到木匠那种会划线,懂算数的都是高级人才,他也没多少挑选余地。
“炼铁打铁的都行,会铸铁的更好,要是能多来点木匠,那便最好了。”
“要多少?”宋礼再问。
刘斌摊摊手,“一万不嫌多,两万不嫌少,只要宋尚书愿意给,有多少我要多少。
“哦对了,可以跟那些工匠说清楚,等到了北海,做工是有工钱的,不是免费服役,一天起码二十文工钱打底,而且分房子住,每天管三顿饭,最好一家老小一起走。”
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