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重生水浒之我是方腊 >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赵宋已民心? 李纲施展火牛计

第二百六十四章 赵宋已民心? 李纲施展火牛计

自从抵达汴京城,太平军麾下的士气便日益高涨。

但凡举旗造反之人,谁都有过“打入皇城做皇帝”的豪言壮志。

可真正能像太平军这般将豪言兑现的又有几人?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最终却是刘邦攻破秦都,成就一代霸业。

自此以后,能够称孤道寡的笑到最后的大多是门阀、豪族,而平民百姓往往成了消耗品。

今时今日,太平军做到了多少义军从未做到过的事情——杀到皇城!

若能更进一步,攻破皇城,便能完成改朝换代的壮举!

为了这样的目标,太平军纵死无悔。

“咚咚咚!”

鼓声阵阵,宛若雷鸣。

“轰轰轰”

硝烟弥漫,炸起一片残肢断臂。

汴京城外姚平远与杨志的第一场交锋并未分出胜负,接下来,太平军掀起了狂风骤雨般的袭击。

不过,城内的李纲见招拆招,始终身临一线,不曾让守军的防线崩溃。

鏖战持续了数个时辰,太平军手中的火药消耗极大,城上的守军伤亡也极其惨重。

正常来说,守军与进攻一方的伤亡比例应该在一比三左右,可现在,双方的伤亡数字完全颠倒了。

城下的太平军伤亡近千,而城头的守军却付出了三倍以上的代价!

在血与火的历练中,官军也迅速成长起来。

刚开始,面对太平军势如潮水一般的袭击,官军又畏又惧,甚至有些不知所措。

紧要关头,是李纲亲临一线,顶着流矢,不断地激励着前线军卒。

李纲可是兵部尚书!

连这等金贵人物都能够豁出去,其他人又有说明好怕的?

“诸位兄弟,脑袋掉了不过碗大的疤,今日咱们可不能让李尚书小瞧了,有卵子的,与贼人拼个你死我活!也让贼人瞧瞧,什么是天子脚下的人物!”

众人群起响应:“杀、杀、杀!”

“官军士气正旺,李纲好手段!”城下,吕将挪开将作营制作的“千里眼”,不无感慨地说道。

汴京毕竟是大宋的都城,皇帝都在里头。

若太平军能够一战而下,那才是有些意外。

方腊见状并未生怒:“鸣金收兵吧,今日再战下去也是徒劳无功”。

吕将虽然有些不甘心,却也知道“怒不兴兵”的道理,“得令!”

“叮叮叮”,清脆的鸣金声响起,太平军如潮水般撤下,他们带走了同伴的尸首,甚至将折损的甲胄、器械带了回去。

此情此景,官军却连趁势掩杀的劲头都没有了。

对于汴京朝廷而言,不败即为胜!

为了鼓舞军心士气,皇帝从内库取出金银,大行犒赏。

一堆堆酒水、绢布、金银等东西堆成了山一样高。

守城的军将获得了极其丰厚的上次,而受伤、殒命之人的赏赐更是翻倍。

一时之间,城头上“万岁”声此起彼伏。

艰难的一日终于熬了过去,李纲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

根据出城的哨探发回的消息,如今抵达汴京城外的太平军已经接近十万人,延丰仓更是遭遇了重点围困,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内外的联络已经彻底断绝。

要知道,汴京的东南方向既是漕粮进出的要害,更是防守薄弱的要点。

今日,太平军的进攻显得有些仓促,在这样的情况下,官军应付的尚且勉强,等到了明日,若太平军加强攻势,到时候还能守住汴京吗?

守城归根到底是要靠守城的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李纲与军卒同吃同住的时候,又一条消息传了过来:城内的物价一日攀升三倍,照这個模样,便是再继续攀升下去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李纲大怒,他记得很清楚,即便不算私人存储的粮秣,朝廷库房内的粮食也足够支持五日所用!

可现在,粮食涨的太快了,这样下去,寻常百姓很快就要吃不起粮食了。

守城的军卒、青壮九成都是普通人,即便他们自己在城头饿不着肚子,可若是让他们的一家老小无粮可食,他们还会尽心尽力的守城吗?

李纲急冲冲去寻开封府尹,试图让其制止城内飙升的物价。

后者摇了摇头,“李右丞,不是下官推辞,实在是下官人微言轻,奈何不得这帮粮商!”

李纲眯缝着眼,“告诉我,他们身后都有谁,某要跟他们算算帐”。

开封府尹叹了口气,“李右丞,现在这诺大的汴京城,只有皇帝一人才有资格与他们算账!”

李纲心领神会,当即马不停蹄前往宫内求见。

一番寒暄过后,皇帝例行工事说道:“李卿劳苦功高,今日辛苦了,若无他事,还是早些回去休息一番吧”。

李纲自然不肯,“圣人明鉴,微臣今日入宫而来,是听说城内粮价飞涨,若任由奸商哄抬物价,城内必乱,到那时,贼人便可不战而胜!”

皇帝皱起眉头,“李卿的意思是?”

“朝廷出面,严禁哄抬物价,若有违者,抄没其家产”

皇帝有些为难,就在一炷香之前,一名大宋宰相刚刚论及粮食上涨的益处。

这时候如果皇帝下诏禁止粮食上涨,岂不是自食其言?

“李卿,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李纲顿时瞋目结舌,“圣上,民心不可违啊!”

皇帝赵桓很是为难,“李卿,朕也很为难”。

李纲听闻之后不发一言,只是呆了片刻便告退了。

此时,天色渐暗,正是倦鸟归巢之时。

李纲满腹心事,浑然没有发现树梢上的鸟窝中正冒着青烟。

同样的情景在汴京城内随处可见。

此时的房屋构造多为木质,而有的鸟巢就建在屋檐下。

不知何时,第一缕火光幽然出现。

仿佛传染一般,着火的地方越来越多。

一时之间,城内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人影。

“走水了,快来灭火啊!”

“库房着火了,快来人!”

……

李纲急忙带人四处救火。

忙了许久,军民联手之下,终于将大火尽数扑灭。

事后,李纲满腹疑问:“是谁放的火?”

如果太平军的奸细能够做到同时引燃这么大火,这汴京城早就丢了,又何必等到现在?

一定另有隐情!

没多久,一名种师道的亲将提着一只鸟来到了李纲面前,“右丞且瞧!”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