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的宣传手法是华夏所独有的。
在国外《指环王》的制片商把街道封起来狂欢,或者在广场上,找个大银幕公映。
但这些举动在华夏都不合适,华夏人没有狂欢的习惯,广场公映的结果就是第二天盗版满天飞。
用张伟品的原话来说就是:
“我采用的是更符合华夏观众习惯的方法,用影星、歌星的方式来举办晚会、宣传电影。
这是其他电影从来没有做到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为一部电影营造一场全民运动的三个关键因素
事实上,张伟品并没有吹牛。
《十面埋伏》的首映式转播,使得央视的收视率增加了两个百分点。
新浪的转载率和评论页增加到往常的几倍。
就连江培安的企鹅娱乐板块都获得了转播权,且成果比新浪的还要大。
同时,全国各地的报纸和电视媒体,以各种形式报导《十面埋伏》的剧情、演员。
最为突出的是《新京报》报道,整个报纸持续3周,以不同的话题,从不同的侧面来报道《十面埋伏》。
大批量的媒体曝光率,使得这部影片成为每个人都想说几句的话题。
虽然营销制造的话题轰轰烈烈,但落实在电影上,却没有想象中的火爆。
凌晨,老谋子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亮相上映。
虽然大多数观众都说“比《英雄》强”。
但从全国几大影院经理据首映日票房情况分析,尽管影片在暑期档上映,又没有海外大片分占市场,票房前景被无数人看好。
但从现场的情况来看,确实没有《英雄》来得火爆。
《十面埋伏》零点首映场出票情况最好,早在前一天的晚上10点,电影票就被争购一空。
熬夜看电影的观众大都是年轻人,其中情侣占了大多数。
某些地区凌晨三点至五点这个时间段里原定的《十面埋伏》,则由于缺少观众而取消了几场。
放暑假的学生成为白天场观众的“主力军”。
或许是因为《英雄》放映后毁誉参半,许多观众抱着甘中“埋伏”的心态而来。
也有不少冲着金成武、刘天王、章子仪这些明星。
从观众的反馈看,《十面埋伏》总体比《英雄》有进步。
“画面和音乐都很出彩,场景绚烂有韵味,故事一气呵成。”
“影片有点僵硬,故事缺乏内涵,但比《英雄》耐看。”
“还行吧,没有惊喜也没有失望,看了就跟没看一样。”
江培安关闭网页合上了笔记本电脑。
还是那句话,一部电影的好坏,是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十面埋伏》的前期宣传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但是最终观众走进影院,口碑才是王道。
从目前网上报道的第一天观众的口碑来看,《十面埋伏》还不错,但没有预期那么好。
这对于一心想超越《英雄》的张伟品而言,绝对是个不小的打击。
江培安已经可以预料到张伟品下一步的打算,趁着暑期档,让电影主创团队全国巡演……
“江总,有人找您。”
星火娱乐,工作人员敲开江培安的门恭敬道。
“请他进来。”
江培安点头道,随后起身到茶吧台。
进来的是刀狼,这次他戴了个黑色的鸭舌帽。
江培安很好奇,这货到底有几顶帽子。
“刀狼老师,来,坐。”
江培安热情的招待对方,笑呵呵的给他倒杯茶水。
“江总好。”
刀狼似乎有些拘谨,江培安倒也能理解他。
一首歌让他火遍大江南北,之前在小地方窝着倒也没什么感觉。
但是到了大城市之后,除了机遇之外还有随之而来的迷茫。
京城太大了,大到让他觉得幅员辽阔的疆省与之比起来,死气沉沉。
但同时他的头脑仍保留一丝清醒,没有想过留在京城。
大城市有机遇,但机遇能否抓得住,小地方来的刀狼没有任何把握。
他可以用粗犷的嗓音赞颂大西北,但却不知道如何在首都京城高歌一首。
而在庆典上的亮相并未获得相应的效果,也是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刀狼老师,您喝什么,茶还是咖啡?”
江培安笑着问道。
“咖啡吧。”
刀狼点头道。
江培安微微一笑,泡了一杯咖啡和茶。
把咖啡送到刀狼的面前,江培安笑着道:
“刀狼老师肯定是天天熬夜吧?”
刀狼接过咖啡抿了一口,道:
“做音乐的有几个不熬夜的,好像是夜里灵感特别好。”
“哈哈哈,跟我有时候写剧本一样,夜里状态格外的好,眼睛都比白天亮一些,都是夜猫子哈哈哈。”
两人寒暄了一番,江培安正式进入正题。
“刀狼老师,这次邀请您过来的目的,昨天我在酒店也跟您说了。”
江培安的话还没说完,刀狼立刻摆手道:
“江总,承蒙您的看得起,不过昨天我也跟您说过了,我暂时还没有成为签约艺人的打算,我有自己的事业。”
闻言,江培安微微一笑,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而是问道:
“那刀狼老师这次回去打算做什么?”
“继续研究音乐,然后走穴。”
没错,这就是如今大部分跑单张的艺人的状态。
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商演,趁着一首歌火了之后,抓紧时间商演把这把火的利益最大化!
江培安接着他的话,道:
“火只是一时的,您凭借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这张专辑能火一两年。
但是两年之后呢?您能保证自己的创作精力么,还会有第二首《2002年的一场雪么》?”
“我……”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