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D收藏抖音小说-笔趣阁
抖音小说Douyinxs.com
抖音小说-笔趣阁 > 玄奇 > 从大唐废皇帝开始 > 第120章 造战舰,建水师

第120章 造战舰,建水师

笑过之后,长史吴文登问道:“大人真的准备去招降楚枫吗?”

目前而言,不招降楚枫,自然对他们更有利。

一来,李重茂顾及樊城中的大军,对原襄州的官员,也会客气许多。

二来,等朝廷的大军一到,双方合兵,战胜李重茂的把握,自然更大一些。而且这样,他们也算得上没有彻底丢掉襄州。

杨凯威阴冷一笑:“劝肯定是要劝的,至于他肯不肯降,那就说不准了!”

杨凯威的言外之意,大家都明白,再次哄堂大笑起来。

夜深的襄州,李重茂的房内,系统的声音响起:“恭喜主人完成攻占襄州任务,奖励二选一,战舰建造之法,亦或是巍峨宫殿一套!”

巍峨的宫殿可令来者惊叹、臣服。

就像很多外国的使臣,见到长安的恢弘与壮阔,惊叹不已,产生臣服的思想。

他们本人,乃是他们国家,都会臣服于大唐。

很多国家的遣唐使,来到大唐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回去。这其中不乏国王和王子。

李重茂目前而言,毕竟现在实力太弱,就算有这样的宫殿,也镇不住别人。

“我要战舰建造之法!”

李重茂的话音刚落,一本书立刻出现在面前,封面上用梅花篆字写着“战舰营造”四个大字。

李重茂将书打开,仔细研究起来。

书中记载的战舰种类很多,如一种五重甲板的战舰:

最地下一层主要为储物空间,粮食、饮用水等各种生活用品,以及火药等武器,储藏于此。这里还有非常重要的压舱物,为整艘战舰的平衡提供保障。

再上一层为船员的休息、用餐等日常生活活动区域,其中还有医疗室,可容纳一定量的药材和大夫。这一层,还有一部分空间作为弹药的储藏室。

中间一层为火炮台,共有二十四门大炮,通过绳索和滑轮来调整方向。这里还有将领的房间、餐厅还有储物室,方便将领指挥。

再上一层依然为炮台,这里的炮要更多一些,有三十二门之多,不过炮要小一些。这里有该舰高级指挥者的房间,还有战舰的方向盘。

这个方向盘很是复杂,主要是通过绳索连系各层,调动在各层的机关,使得可以掌握整艘战舰的方向。

方向盘的的前方还有两个指南针,使得在航行时,可以辨别方向。

最上面一层甲板,宽阔且空旷,在上面跑马都没有任何问题。这里有三根竖起来的桅杆,每根上面又有三层帆布。

在舰的头部有一根倾斜的桅杆,上面挂着巨大的帆布。尾部同样有巨大的帆布。除了可以借助风力前进外,还可以调整方向。

在每层的天花板上,还挂着密密麻麻的吊床,是士兵休息之中。

这一艘船上,可以容纳将士加起来,可达到千余人,若是再大一些,两千余人,不成问题。

下面的四层,每一层都有通风的管道。所有的配件都是通过鲁班锁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异常的牢固。

船底下还有铜层,用来防止水中生物的附着。

这样的一艘战舰,虽然跟李重茂穿越前的没发比,但比起大航海时代,丝毫不差。

在当时,大唐的战舰已经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存在。在李治时期,也就是李重茂爷爷做皇帝的时候,大唐曾为了朝鲜,与日本在海上大战一场。

日本出动了数千艘的战舰,四万多人。大唐出动了一百多艘战舰,一万多人,结果就是日本大败。

从此,日本虚心向大唐学习。

当时大唐的战舰,平均一艘载八十人左右,最大的指挥舰可载八百人左右。唐朝中叶的宰相杜佑的说法:

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墻、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忽遇暴风,人力莫能制,此亦非便于事,然为水军不可不设,以成形势。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为成熟的水师舰队,大唐水师除了战舰之外,还有斗舰,相当于后世的巡洋舰;走舸,相当于装备了反舰导弹的快挺。艋艟,相当于有一定自卫能力的侦察艇。游艇,相当于联络船,是主要用于指挥调度,传达军事命令。海鹘,装备特殊的平衡装置,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作战。

唐军的战舰上还有不少的神兵利器,如拍杆、绞车弩等。

如今,《战舰营造》上记载的战舰,比大唐水师现有的战舰,都要先进的太多。

即便与现在的大唐水师相比,绝对处于霸主级别的存在。

李重茂看的异常兴奋,有这样的战舰,在海战方面,绝对是降维的打击。

很快,李重茂就冷静了下来。

这样的战舰,每一艘建造起来,都花费不菲,甚至不比建造一座城池少多少。

而且工艺比建造城池更为复杂,更为精细。

李重茂现在不缺银子,缺的是能工巧匠与人力。好在襄州有上百万的人口,更是有不少的人口,在从四周涌来。

第二天一早,李重茂与杨凯威各自行事起来。

杨凯威乘坐小船,前往樊城,准备他的假意劝降之举。

临行前,吴文登等人为其送行。

“大人此去,何时能回?下官等,可都翘首以望啊!”

吴文登此话一出,其他官员也都立刻应喝起来。

“是啊,是啊!”

“杨大人可要早点回来啊!”

……

这些人久经官场,都成了人精。他们并非关心杨凯威,而是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