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连给徐景昌加官进爵,好处跟不要钱似的。当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事实徐景昌帮朱棣太多,而且很多事情还是没法放在台面的。
比如徐景昌的存在,庇护了盛庸、保住了平安,维持了曹国公李景隆的体面,又弹压了丘福、王宁等人的气焰,算是维持了朝堂的平衡。
让朱棣能够两条腿走路。
更厉害的是徐景昌在几个皇子之间游走,不但让老大顺利当了太子,还压制住了老二的野心,不至于朱棣后院起火。
真是有了朝局平衡,家庭和睦,才能大力整顿财税。
徐景昌牺牲了一个春节,逼着百官立下军令状,终于让大明朝步入正轨。
说了这么多,还不包括徐景昌在清理诸如茹瑺等旧臣的功劳,还有他劝阻朱棣,缩小靖难打击范围,维持皇家体面……
种种这些,一笔一笔,都记在朱棣的心里,他必须赏赐徐景昌。
甚至说只要徐景昌不愿意,朱棣是没法把他拿下去的,这也是徐皇后提前去见徐景昌的原因。
徐皇后大包大揽,说朱棣不敢拒绝她的要求,未尝不是替朱棣传话……这里面的种种,很难一下子就说清楚。
现在徐景昌愿意退下来,朱棣就必须让他满意,不然的话,谁还给你朱皇帝办事啊!
徐景昌不喜不悲,谢过天子。
就在大家伙以为结束的时候,朱棣又道:“徐景昌,你在通政司一年了,想必有些心得体会。你觉得如何才能干好通政使这个位置,不妨和朕聊聊,让朕心里有数,接下来该让谁接替通政使一职。”
坏了!
要了亲命了。
这话问的,简直比给徐景昌一堆职位还要严重十倍,因为这意味着徐景昌能推荐下一任通政使。
也就是说,徐景昌并没有失去对通政司的掌控。
他们冒着天大风险,搞掉徐景昌,结果却一拳落空,事与愿违……
吏部尚书蹇义面色凝重,户部尚书夏原吉目瞪口呆,其余群臣无不骇然心惊。没弄掉徐景昌,反而让他变得更强大了。
杀人不死反成仇,以这小子的性格,还不清算大家伙?
朝臣们是越想越怕,越发惶恐不安。
但是人家君臣交谈,根本不给他们插话的机会,只能徒呼奈何。
徐景昌斟酌了少许,这才道:“陛下,说到底,通政司还是承接公文,执掌奏疏题本,负责下疏通,首重文书,必须文采过硬,学问笃实……臣少读书,连字写的都不好,不太适合通政使的位置,也是合情合理。其次呢,通政使沟通内外,要熟悉宫里情况,也要了解朝堂百官,方便往来,尤其是要让陛下信任,天子近臣更加合适一些。”
天子近臣!
这四个字可太重要了,能称得起天子近臣的,不过就是寥寥几人而已,又能承接通政使职位的,那就更少了。
果然,徐景昌又道:“眼下通政使参与旬会,讨论朝堂大事,一般寻常官吏确实不行,最好品级地位足够,至少也要是正三品以,平级调动,不要超擢,才能服众。”
话说到这份,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听得出来。
解缙!
他身在内阁,绝对的天子近臣。
文采出众,天下闻名的大才子,处理区区公文,自然不在话下。
他在朝有些年月,和六部九卿都有往来,算得起熟悉朝政朝臣。
最最重要,他已经是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平调通政使,也不算超擢。
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可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
从翰林学士,直升礼部侍郎,朝野下,没有谁会多说什么。哪怕宋礼滚蛋了,让解缙接礼部尚书,大家伙也只会感叹这孙子运气正好。
可是从正三品的礼部侍郎,平调正三品通政使,这事情就大了。
这已经不是超擢的问题,而是相当于拜相了!
咱就这么说,六部尚书里面,除了蹇义和夏原吉,任何一个接任通政使,都算是升官!
通政司在徐景昌的努力之下,已经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怪物,权柄极重,实力极强。方方面面,几乎无所不管。
徐景昌到底是勋贵的底子,不是科甲正途,他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换成一个进士出身的官员,坐通政使宝座,就能利用同科、乡党、师生、姻亲……种种关系,编织一张弥天大网,彻底坐实宰相的身份。
好容易拿下了徐景昌,又来了一个更难缠的,这可真要命了。
朱棣想了想,心中也有了计划。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