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行文上说教议论零散的问题。
呃,原本在杀狼副本结束之后,是有一条崇祯支线情节,关于庙堂的,同时有一条宋金银、邢氏的一个底层百姓情节,这两个情节是相互影射,对比反映当时的阶层、意识对立,计划上是二至三万多字。
但当时大家都觉得节奏不爽,我就给删了,融合成了【第五十章】的平推直述,目前看来也是失败的,仍是影响阅读体验,议论、说教、鸡汤,总归是苍白的。
但是目前已经没办法了,这段情节已经删去,而且上次删了之后,一直没敢加支线,人物心境、成长上也有些割裂!并且支线上耽搁太久,没有插入,显得开始的支线很突兀。
从一开始本书的主线、支线就是打算并行推进的,比如在【第十一章十八子】写崇祯的时候,并不是为了引申一个十八子的“李”字,其实还铺垫了这么几件事:
①、五皇子:五皇子牵扯到“索饷勋贵”以及周奎事件的引子。
②、周后:“索饷勋贵事件”,能解读出此女,通过内廷联手外廷,她有一定可能是为东林站台的,即便不能证明她为外廷站台,但是她通过内廷太监传递消息给外廷,这一事实,透露出当时朝堂的斗争形势是很可怕,很严峻的:后宫戚贵、内廷太监、外廷官员,互通消息!
这三者即便没有成为同盟,但至少证明他们是互通消息的,或者说是共享信息的,共享信息自然是为同盟创造了一定可能性,
假设,假设他们三者联手同盟,那么是为了抗衡谁?
显而易见,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一个皇后,一个妻子,不能全心全意与自己的丈夫同气连枝,更能凸显出崇祯当时被孤立的无助境遇,这又导致了后期他更加多疑和擅杀。
③、田妃引出陈圆圆,陈圆圆是后期引出吴三桂这个人物一个媒介,同时驳斥下吴伟业“冲冠一怒为红颜”谎言,其真相则是许多复社后人,给吴三桂洗地,将卖国的大错,变成了痴男怨女的笑谈,降低了犯罪档次,甚至在女性群体获得了一定好感,理性上是罪人,感性上却成了英雄……这一言论,着实该死!
④、昭仁公主
⑤、司礼监王德化
目前虽然经历了大删,但其实许多铺垫已经插进去了,目前是没有掀开,所以显得臃肿多余,比如这【第五十二章烟草】,肯定又是太分散太多余,其实它也有个支线的呼应,等我插支线掀开……
当然有着许多情节我都删了,比如“许立芳”他的叔父是清朝封为“平南侯“的许定国;还有【斩首】引出战力不错的“小袁营”袁时中的袁开泰;比如用着汉名,实则是海西女真的王廷行;还有周垠此人履历,呼应崇祯十二年十月,战死北山冈的金国凤。
……
有些老朋友,知道我生活中是个木讷的人,甚至有些社恐啦,书评前一段时间没开放的时候都回复,这一段时间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回,怕说不清,怕吵架,怕惹书友不开心……
现在,怎么说呢,心态反而有些无所谓了,因为这本书基本是扑了!
十三万字,收藏刚过千,一般20万字上架,所以新书期基本到了尾声,这数据上架,没啥订阅的可能,我都不抱幻想了。
写作上,主要原因还是自身能力不够。
其实书友说的许多事情,一说我都能想到,想明白;但就是写不到位,写不好,今天下班想了一路,这就是能力不够!这真的没得洗。
其次,节奏把握不好,行文不畅,或许不应该删支线情节,早些插入支线,大家也能看出许多东西,它是写的有用的,它是呼应支线或者是与支线有交集的,不至于现在云里雾里。
可问题不删,节奏就出大问题了,所以无解。这还是自己能力上的大缺陷,不能在“爽”和剧情铺垫上,找到合适的方法、技巧。
还有一点是在写手的角度上,我写的时候牵扯许多人物后期的布局,所以好些地方着墨、留墨,甚至加事件给配角出镜,对她形象塑造进行强化,比如小橘子这个人物从开始的出场,到后来的熟悉,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详细过程,早有书友为这个配角骂过我多次,可能都弃书了。
我觉得这样写,读者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将配角的形象,从琐碎、片面,到逐渐立体、凝实,扎下血肉形象,才能让配角反过来帮忙推动主线。
比如【教书习字】、【杀狼】、【摘柿子】这几个小副本或情节,能不能一笔带过,能,肯定能,一句话,两句话,三句话都可以把信息交代了。
可这样小橘子这个人物形象就很单薄,在崇祯十二年的除夕,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引子。她的形象过于单薄,我担心撬不动剧情。
上述的这些,便是写手和读者存的一些误会,我觉得我在充实人物,充实剧情,大家觉得我在灌水……当然许多有实力的作者,是没有我说的这些问题的,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我得承认,没有洗白,找借口的意思。
唠叨了一些,大家闲余饭后看看便是,我呢,还是尽自己的能力来写,同时,也奢望有一个稍好的回报,虽说目前基本渺茫,毕竟稿酬才是写作的源动力(这里不是卖惨,不是求打赏之类,没这个必要,成绩才是硬道理)
建议、意见、错误,想提就提,看的不爽,该骂就骂。
祝好。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