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骀随即将随牟召至宫中,教给了羽嘉和随牟一些抗洪方法,比如用竹笼装石块、麻布袋装土修复河堤等。并编写了一套《抗洪救灾应急措施》,交给了羽嘉和随牟。
郑骀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于是又教羽嘉和随牟制作口罩,用石灰消毒,深埋人、畜尸体等防疫方法,并且准备让大批医生与羽嘉一同前往灾区。
随后郑骀命三司拨付钱粮,工部调集衣物、军帐,由羽嘉带至灾区赈灾。
郑骀为了笼络民心,在羽嘉离开后便开始写《罪己诏》,诏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至令百姓蒙害。邦之杌陧,曰由一人,孤一人有罪,望无及万夫。孤当永思己咎,群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郑骀在发布《罪己诏》后,又剪发磿手,以身为牺牲,祷于桑林,祈求桑林免去郑国百姓的灾难。
剪发磿手就是剪断头发,以木压十指而缚手,是一种代替人祭的祭祀仪式,始于成汤,是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我猜想曹操割发代首的灵感可能就来自剪发磿手。
桑林不是桑树林,是一位天神的名字。《淮南子·说林训》中记载到:“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
羽嘉抵达灾区后,立即便让随牟率侍卫步军司禁军抢修河堤,他则开始按照郑骀编写的《抗洪救灾应急措施》赈济百姓,组织百姓自救。
这次暴雨使得黄河、长江流域各国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水侵害,其中郑国的灾情最为严重。
天禄三年七月十二,魏文侯得知了郑国爆发特大洪水的消息,于是派司寇南宫林入郑吊唁。
同天,赵都中牟以南,坐落于淇水南岸的赵国新城淇阴城内。
一名老者正在巡视新建成的淇阴城,这名老者不是别人,正是猗顿。
原来猗顿从济阴城逃走后便回到了猗地,他一方面觉得济阴城的商业模式大有可为,一方面对郑国恨之入骨,于是暗中联络赵献侯,希望与赵国合作,在赵国营建一座和济阴城一模一样的商业化城邑。
赵献侯虽然不知道济阴城给郑国具体创造了多大的效益,但济阴城使郑国更富有的事天下皆知,所以赵献侯与猗顿一拍即合。
猗顿完全参照济阴城的格局在赵国淇水南岸营建了淇阴城,很明显,就连淇阴城这个名字都参照了济阴城。
淇水位于黄河北岸,于朝歌邑东南汇入黄河,三天前的那场暴雨也使淇水泛滥,但好在水势不大,对淇阴城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猗顿听了收下汇报淇阴城情况后还是不放心淇阴城,所以亲自前来巡视。
猗顿刚巡视了淇阴城外围的仓库,正准备前去巡视别墅区,这时一名男子跑到了猗顿跟前,向其拱手汇报到:“启禀主君,郑大水,虢、共两州受灾严重,房屋尽毁,死伤者数以万计。”
猗顿闻言大喜,连忙追问到:“济阴城和虢州的那些作坊情况如何?”
男子答到:“济阴城和虢州作坊的房屋倒没太大损伤,不过济阴城和虢州作坊的货物却被大水席卷一空,尽数被毁。”
“哈哈哈,真乃天助我也!”猗顿仰天大笑道,然后对身旁的侍从吩咐到:“取笔墨和两张白帛来。”
当猗顿的侍从取来笔墨和白帛后,猗顿便走进了面前的房屋,让侍从将笔墨和白帛放在了桌子上。
猗顿随即在两张白帛上分别写了两句话,等墨迹干后,猗顿将其中一张帛书交给了一名侍从,并对其吩咐到:“将这封帛书交给李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