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无疑看的非常准,但他还是乐观了,事实上用不了二十年,大隋就会被搞垮。
三征高句丽之后,如果老爹杨广能呆在洛阳,制定安民之策,好好休养生息,还有最后的一线机会。
可惜,他又去了江都,也许他害怕呆在洛阳会出事,所以选择了自己的基本盘江南。
关中本位政策没有削弱之前,你离开北方就是找死,王世充这样的小人物,都能雄踞洛阳,成为隋末的一代枭雄,可知洛阳有多么重要。
你花那么多钱修的东京,结果便宜了王世充这小子。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按部就班参加朝会之外,杨铭会询问杨茵绛,他不在京师的这一年,都发生些什么事情。
杨约失宠之后,内史令的职位还兼着,但是高颎的太常寺卿,被牛弘给兼了。
眼下的朝堂,最得宠的人,是来护儿。
来护儿祖籍江都,当年隋灭陈之战时,以南人身份投靠了贺若弼,参与灭陈之战,居功至伟,被授予上开府仪同三司。
后来在开皇十年,江南人高智慧起兵反隋,他又跟着杨素平叛江南,被授予襄阳县公。
接着,又讨伐汪文进叛乱,爵位再提一等,封永宁郡公,杨坚为了表示嘉奖,将来护儿的长子来楷,召为千牛备身。
今年年初,他被好基友杨广,进封为荣国公,封为十六卫当中的第二卫,右翊卫大将军。
左翊卫是宇文述。
这两个人,无疑会成为杨广手底下,军权最大的两个人。
杨铭心里也清楚,自己当下所结交的大老,其实大多属于开皇元老派,也就是早晚会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北周元老派被杨坚削弱,开皇元老派,被杨广削弱。
而当朝的那些最得宠的核心人物,跟杨铭都不熟。
历史上,杨广在任期间,有七个人权力非常大,被称为选曹七贵,分别是苏威、牛弘、宇文述、张瑾、虞世基、裴矩、裴蕴。
另外,杨广还有几名绝对心腹,来护儿、郭衍、张衡,好吧,李渊也算一个,杨约现在算半个。
这些人,除了裴矩、杨约、李渊之外,其他人,杨铭是不方便与其结交的,甚至平时都不能表现出熟络,因为他不是继承人,如果和中枢大臣交往过密,会被认为结党。
换句话说,杨铭这次从洛阳回来之后,于朝中的影响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
中午过后,杨铭去了王府官署与众人议事。
房玄龄已经被他从河东召回来了,而河东郡王府的事务,交给了原先在荆州的总管府录事段稠。
眼下,杨铭的王府幕僚算是聚齐了,大家都在。
“诸位都是本王心腹,日后共乘一舟,我损皆损,我荣俱荣。”
杨铭坐在主位上,说道:“眼下齐王总监运河一事,诸位觉得,本王该怎么做,才能给他添堵。”
在洛阳的粮食问题上,就是因为杨暕的掣肘,导致元文都与李百药差点前功尽弃,这两人对杨暕非常鄙夷,一听说要对付齐王,都来劲了。
正所谓有仇报仇,你当初掣肘我们,今天轮到我们阴你了,反正出了事有杨铭扛着,他们也不害怕。
其中杜如晦,更是对杨暕颇有怨恨,毕竟自己的亲叔叔杜淹,直到现在,仍在家中养伤,当初要不是杨素受秦王指派,赶去救人,只怕叔父的命都保不住。
杜如晦道:“齐王不惜百姓,贪得无厌,所以臣以为,运河一事绝不会像洛阳这样顺利,我们只要静观其变,但有微小变故,使手段将其放大,必能影响工程。”
他们也只敢小打小闹,不敢彻底破坏运河工程,毕竟这是国策。
这时候,元文都摇了摇头:
“恐非易事,咱们在洛阳出的问题,在殿下的周旋下,得以用最好的办法解决,齐王必然有样学样,所以会顺利很多,何况韦尚书总管征调民夫粮草一事,陛下又免除河北、山东、江南部曲奴婢赋税,后勤得以保障,齐王此番总督工程,应是高枕无忧。”
“那倒未必,”杜如晦道:“齐王之德与殿下相比,差之甚远,何况他与咱们殿下已有嫌隙,我认为,十六条国策,齐王有可能全部推翻,毕竟这十六策,是殿下当初提出来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齐王为彰显自身功绩,也不会用殿下之策。”
裴熙载并不认同,道:“他不用,但是洛阳还有宇文尚书,东京营造期间,已经证明殿下的十六策是最为爱惜民力的上优之策,民力不失,工程才得以保障,只冲这一点,齐王就算弃用,宇文尚书也不会同意。”
“如果用了,那么运河一半的功劳,还在殿下身上,”杜如晦道:“齐王心胸狭窄,想要独揽运河之功,必须放弃此策,所以我认为宇文尚书的话,他未必会听,毕竟在洛阳的时候,宇文尚书与齐王之间,也闹的很不愉快。”
.......
大家各抒己见,是杨铭乐于见到的,因为好的办法就是争论出来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