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一九八章 南北夹击
为什么杨铭会说,杨谅只要离开晋阳,就注定会输呢?
因为杨谅如果想要割据北齐旧地,那么晋阳绝对不能是首都,因为距离关中太近,稍微不注意,就有被偷袭的可能。
可是北齐曾经的首都邺城,在经过尉迟迥叛乱之后,杨坚已经下令烧毁,眼下整个北齐故地,没有比晋阳更大的坚城。
所以杨谅很大可能在割据之后,依然选择定都晋阳。
只要他舍不得离开晋阳,河北山东又处在朝廷的整个包围之中,北边还要担心突厥,根本成不了气候。
何况大隋立国二十余年,天下人心已变,无论门阀士族,商人百姓,大家更认同大一统的国家,而不是分裂局面。
你的亲大舅哥,都能反水给朝廷递送情报,下面更不知道有多少人不愿意跟着你混了。
众所周知,大隋各州郡一把手,都是关中人,这些人里,有几个愿意割据?以至于自己将来连家都回不去,死了以后都埋不进故乡的土地。
所以从一开始,杨素就看清了形势,认为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晋阳,捉了杨谅,其它地方都不用管它,就会老老实实投降朝廷。
而杨素从一开始,就只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杨谅离开晋阳,后撤进入河北,那样一来,战线就被拉长,平叛也就会变得更为艰难。
“那么殿下认为,杨谅会不会离开晋阳呢?”杨素问道。
当然不会,历史上记载的清清楚楚,这小子把晋阳当成大本营,根本舍不得走。
杨铭笑道:“不会!他从一开始,便攻略河北和山东,必然是想着要稳定后方,以做前方兵员军需补给,现在河北山东未定,他不敢去,实际上,他如果亲自前往山东镇抚,才最是让我们头疼。”
李靖沉吟片刻,说道:“所以长孙公和郭大将军此番北上,无论裴文安是否情愿,他都必须回师,因为杨谅在短时间内不会离开晋阳,所以晋阳不容有失。”
杨素笑道:“如今看来,老夫这一趟根本就不用出来,有殿下和药师,足以。”
“不敢不敢,恩师折煞弟子了,实乃殿下洞若观火,对形势了然于胸,”李靖赶忙道。
.......
蒲津关朝廷大军,河东县虞乡叛军,眼下都极为默契,并没有各自派出小股部队骚扰,但是两边的斥候,却已经杀的昏天暗地。
战场之上,首重情报。
杨素的幕僚,都是收集和分析军情的高手,大厅内,除了杨铭杨素史万岁等人之外,也就是他们各自的幕僚了。
至于那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他们只需听受调遣即可。
大隋就是这种古怪现象,有本事的,没权利,有权利的,未必有本事。
幕僚门客,大多出身寒微,入仕的可能性非常小,他们最好的归宿,就是跟在大老身边混。
像杨素这样的,幕僚多达两千余人,文武兼备,很多都经历过灭陈之战,北击突厥,以及南方平叛,是实实在在有作战经验的。
但是这些人,就算你本事再大,最多也就是被杨素举荐到地方军府,做个将军什么的,再往高了,也不好混,而且杨素本身,就不愿意放人,这是私心作祟,很正常的。
这些幕僚们,依据战场形势,做出部署安排,然后交给军府那帮贵族头头们去做。
所以杨铭这边的斥候,损失虽然不小,但也带回来极为重要的情报,甚至连裴文安带了一队人离开河东县,前往虞乡与乔钟葵碰头,他们都探查到了。
而杨铭这边,大军外围派出去大量斥候,以保证腹地部署情况不被敌军探查清楚。
依照斥候的损失数量,就可以大致估算出,哪里会出问题。
比方说,如果蒲津关外的斥候,出现减员,那么蒲津关的形势,很有可能就会被裴文安所掌握。
相反,杨铭方派出去深入河东县周边区域的斥候,损失虽然巨大,但也从侧面说明,他们已经对那一带的情形,有了大致的了解。
“郭衍的动向,裴文安绝对已经知晓,现在就看他走不走,什么时候走,”史万岁说道:“他找乔钟葵碰头,很有可能是商量此事,若不然,大可以信使传信即可,没必要亲自去。”
信使传信,有被截获的可能,不安全,所以史万岁认为裴文安亲自出面,肯定是要商量大事。
杨素皱眉道:“我们不能仅凭猜测,裴文安、乔钟葵都是生面孔,没打过交道,不了解两人的性子,老夫虽然平日里目中无人,但于战场上,却恰恰相反,现在我们最多再等两天,他们不动,我们就得动了。”
翌日清晨,有斥候来报,裴文安从虞乡返回的路上,遇到袭击。
杨铭紧急召集杨素等人商讨。
李靖听闻消息后,大喜道:
“多半是萧摩诃,他手里的全是殿下部曲,战马齐全,为了轻快,皆穿皮甲,军士大多出自本地,对周边地形极为熟悉,也只有萧摩诃有能力做到。”
萧摩诃手底下,也就两三百人是他的门客,剩下的都是来到河东郡之后,才招募的土匪盗寇,这些人都是地头蛇,哪里有小路可走,门清。
这些人都是吃的杨铭给的饭,属于杨铭的直系部队。
而萧摩诃之所以流散在外,神出鬼没,都是李靖的安排。
所以这份功劳,李靖起码得分一半。
杨素直呼可惜:“差点就把裴文安给宰了,萧摩诃终究是南陈的骠骑大将军,懂得把握形势,裴文安去往虞乡的时候,一定会小心谨慎,回来的时候反而会放松戒备,伏击的时机没有任何问题,只能说裴文安命大,该逃过此劫。”
“那么诸位看,眼下我军该当如何?”杨铭询问诸人道。
史万岁皱了皱眉,摇头道:“伤和死,是两回事,不过裴文安既然腿上挨了一箭,势必影响河东县叛军的指挥部署,我们既然已经布下郭衍这支疑兵,眼下就不能冒头,还得静等。”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没有任何作战方阵是永恒的,唯有根据眼下情形,随机应变。
杨铭他们还不错,自打离开京师之后,每天都有十余封军情奏报送往大兴,而皇帝杨广的回复,永远都只有四个字:尔自决矣。
这是完全的放权,出征在外,最怕的就是皇帝远程指挥,杨广当过统帅,晓得这个道理,所以从不干涉杨铭他们。
事实上,杨广肯定放心,因为他这次安排的人,都是信得过的。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