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明仁,看来你的好运来了,你自己估计会调到哪个部门吗?”和邱明仁一同分配到发展研究中心的张晓萍问道。
“太突然了,我估计不了。调令上也没说明具体到那个部门,只是说当天上午到办公厅人事处报到。”
“今后在大院里上班,接触领导的机会多。”
“那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接触领导的机会。”
“说的也是,有些人在那个院子里工作好几年了,也没见过主要领导一面。如果你有一天高升了,可别忘了我这个校友哦!”
……
省政府办公厅就在马路对面的大院里,虽然邱明仁从来没有走进那个大院,但自从来发展研究中心上班,每天站在办公室的窗口,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个大院的汽车、自行车、行人的进进出出和来来往往。
和这栋小楼一样,大院里的房子也都是三四十年代的建筑旧址。
进出大门口的汽车,主要是黑色的沪海牌轿车和燕京吉普车,还有少数的大红旗。
每当大红旗进出大门口的时候,门口的警卫人员,都会肃然起敬的致以庄严的礼节。
跟邱明仁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张晓萍,是77级宁洲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父亲是省委组织部的副处级干部,母亲是宁洲工商局的科级干部。
她曾经告诉邱明仁,坐在大红旗里的都是省委、省政府或省军区的一号首长。
......
拿到姚主任给他的调动通知单,邱明仁一刻也不敢怠慢,他一边和张晓萍说话,一边收拾着自己办公桌上和抽屉里的东西。由于刚上班不到一个月,一个小纸箱卓卓有余。
“好了!不跟你说了,我得赶过去报到。”他抱起纸箱,跟张晓萍说了声再见。
“你这一走,新来的大学生就剩我一个人了,到了哪个部门记得来一个电话。”张晓萍对他说。
邱明仁点了点头嗯了一声,就匆匆下了楼。
......
与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和干部家庭的梁海涛和潘毅不同,作为一个普通小学教师家庭出生的孩子,当邱明仁一生中第一次走近这个大院的时候,心里难免有一种战战兢兢和诚惶诚恐的感觉。
他首先来到大院门口的接待室,登记了自己的信息之后,又从挎包里拿出省政府办公厅的调动通知单和发展研究中心的介绍信,双手递给门口的警卫人员。
警卫人员仔细验证之后,又看了他一眼,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办公厅人事处的电话。
在得到对方肯定的答复之后,警卫对邱明仁挥了挥手,说:“好了,请进吧,办公厅人事处在四号口的二楼,进院子大门左拐,正对面那栋楼就是。”
邱明仁说了声谢谢,就直径朝着警卫说的方向走去。
在他眼里,这里的世界是那么新鲜和神秘莫测。
在此之前,他进入的政府机关,也就是当年上山下乡办理病退回城的宁洲市知青办,还有后来跟着梁海涛和潘毅去的省供销社。
那些地方和省政府大院以及大院里的人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从进入大院的那一刻起,邱明仁就不由自主的放慢了脚步。
他怀里抱着纸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一路东张西望,不停地环顾着四周、身边行驶的车辆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
院子里栽种着很多叫不出名字的参天大树,有些树干两个成年人都抱不住,感觉有几百年的树龄。
清一色的中西合璧风格的三到四层的青砖灰瓦楼房,棕褐色的宽大木窗。
每一栋楼前和道路两旁,放置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
邱明仁走进一栋四层的楼房,高大的楼道顿时让他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凝重的让人心里慎得慌。
他沿着楼梯,来到了二楼,顺着走廊一间一间的走过。
快到到尽头的时候,看见一间敞开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人事处的牌子。
邱明仁往屋子里瞧了瞧,宽大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五张桌子,坐着三位工作人员。
靠近门口位置的办公桌前,坐着一位中年女人,双手放在桌上,正仔细翻阅着手中的材料,并时不时的用手中的笔,在材料上写写划划。
中年女人前排的两个座位上,坐着两位正在伏案工作的年轻男人。
邱明仁轻轻的敲了一下门,弱弱地说了一声:“你好!”
只见那位中年女人抬起头,侧着脸,看了邱明仁一眼,说了声:“请进!”
见邱明仁走了进来,她接着问了一句:“请问你找谁?什么事情?”
邱明仁这才看清楚,这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女人。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