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朝廷招募经延官的谕旨便由三司下发了出去。
除了中书、三司、枢密院、御史台有举荐之权外,官员名士亦可自荐。
经延官,其实是翰林待读学士、侍读、侍讲、崇政殿说书等的统称。
其中,翰林待读学士的职位仅次于翰林学士,此次举荐的也主要是此职位。
经延官本身并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一个大美差。
能与皇帝面对面相处,乃是多少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官员梦寐以求的事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自荐,至少有功名在身,并且自荐的人也需要内侍省先认定,才有面见官家的机会。
很快,各衙门的举荐名单便送了过来。
中书举荐十二人,三司举荐六人,御史台举荐七人,枢密院举荐四人。
而自荐者的名单还没有呈递上来。
每个被举荐的人物,都有家庭背景、仕途经历、举荐评价、民间名声、代表作品等资料。
赵顼很是兴奋,他也想从这些经延官上得到一些更新鲜更全面的知识,甚至用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去实践。
当即,赵顼便翻越起来。
“唉,这个不行,典型的士大夫官员,无大功绩也无大过错,性格谨慎,从不犯错,不行不行!”
“哈哈,这个不就是小一号的司马君实嘛,为人端正,君子代表。但也不行,他还没有司马光有想法有见识!”
“这个都九十三岁了,还有些耳聋,说话也不利索,富弼是想气朕不是!”
……
赵顼对经延官的要求很高,若这些人没有一技之长或者在学术上没有过人之处,根本无法入他的法眼。
就在这时,赵顼发现了御史台推荐的一个人选。
周敦颐。
赵顼瞬间想起了那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赵顼没想到此人还活着呢!
周敦颐,现为永州通判,与王安石乃是好友,二人曾月夜论道,甚是投缘。
周敦颐在仕途上也算是顺利,因蒙荫入仕,一直没有什么坎坷,其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兴教办学,研究学术。
现今51岁,虽有永州通判之职,但几乎处于半养老状态,大概两三年也就致仕了。
赵顼拿起御笔将周敦颐的名字圈了起来。
“既然周敦颐健在,那……那写了“横渠四句”的张载应该也健在了,那周敦颐的两个学生程颢、程颐应该也还年轻着呢!”赵顼眼前一亮,拿起御笔又写下了三个人的名字。
张载、程颢、程颐。
此三人和周敦颐都研究理学。
大宋理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广义上的大宋版儒学,也有人称为道学。
自古以来,大家对他们的学术理念褒贬不一,但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其实说白了,这四个人都和王安石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成为圣人。
不同的是,王安石是一个实干家,而这四个人是理论家。
当下,周敦颐等人的理学观念还没有成型,赵顼很想听一听,并想尝试一下能否融入更多先进的理念。
前期的大宋需要实干家,后期若大宋强盛起来,就需要更多的精神食粮了。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