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己当然知道这个典故,这是定公问孔子,君主任用臣下,臣下事奉君主,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而孔子回答说君主对待臣下一定要合乎礼仪,臣下对君主应该忠诚。
只是他没有想到李自成竟然知道这个典故。
“陛下待我天高地厚之恩,我自当竭尽全力回报,不惜赔上身家性命”傅宗龙犹豫了下还是回答道。
其实他内心里想,李自成既然懂道理,自己未免可以说服他,说不定能收到奇效,让他为朝廷效力。
李自成摇了摇头“傅将军平定贵州贼乱,功劳赫赫,但是混迹官场却被下狱,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嘛!
他崇祯或许是个勤政的皇帝,却不一定是个识人的皇帝,直到河南危险了,他才想起你,把你从狱中赦免,无非是想让替他效力了,这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又如何待你合乎礼仪”。
“我犯了错,自当守罚,更何况君忧臣辱,就算陛下让我自杀,那我也得自杀,正所谓君让臣死,臣不死是不忠。强汉盛唐莫不如此”傅宗龙行云流水般的说道。
李自成笑了笑说道“我对儒家有所涉猎,却不曾听闻这个观点,不知道傅将军从哪本史籍里看到的呢,也好让我李自成开开眼界!”
“这是汉代儒大家董仲舒所说,他在春秋繁露中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为人主者,操生杀之权,和我刚才所说的话语虽然不尽相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
而且据我所知,你李自成只不过是个放羊娃,所以就算和你说了,你又懂吗?你有读过几本史书!”傅宗龙企图从心底打败他的自信心。
“董仲舒?这个人我知道,是有点本事的。
战国经过暴秦的摧残之后,六国一统,再后来失去权柄,中原逐鹿。
而刘邦脱颖而出,建立大汉。
所以在汉代复兴的儒家学说已经不可避免地受了法家秦制的浸染,比较强调君尊臣卑,而且还出现了君为臣纲的三纲一说。
可董仲舒既然受了法家的影响,他的儒学便有问题。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他的儒学成就很大没有问题,又如何能与孔孟相比。
我不用懂董仲舒,他是为汉武帝服务的,用伪观点,君权神授来换取儒家的发达。
虽然没有读董仲舒的作品,但我在论语中看过:“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这个典故傅将军应该听说过吧,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提倡忠君,但他眼中的君臣关系仍是相对平等的。
所谓“臣事君以忠”的前提是“君使臣以礼”,而且当君主无道的时候,臣下不应表现出愚忠式的顺从,而是应该主动进谏。
君君臣臣、君不君,臣不臣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而我精读孟子的书却发现他比孔子更加激进。
孟子尽心下中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他心中,民众的地位是在君主之上的。由此,他和孔子一样也明确反对对君主的愚忠。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