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至今,垂六十载,崩乱不堪虽纪难罄,烝民念室家之庆者,逾万物德太昊之精。”
“桓公振长志、策虚宇,顺天应命,混一蓬莱,清浊爰启,降符授圣,以阳乌昀曜,薇藿倾心,神龙腾举,玄鸟来仪。”
“然惟其始、慎阙终者,天命永保。”
“诏曰:王基草创,制度阙周,敢慕先王之道,愿聆上士之讴;是以毕集群贤,辨法论道,共阐休咎;尔其受命,尽展世高之才,畅行天齐之丘。”
“斯惟明道德、察玄论、体真虚、恤世人之显定,诸士辄有一言可嘉,孤其何吝比屋之封!钦此!”
还是没能拖延。
郭况捧着诏书,拖着高亢的声调,在阿谀奉承之辞中,宣布法会正式开启。
桓志在诏书中直接为他召开的此次法会,定下了核心。
那就是要“明道德、察玄论、体真虚、恤世人”。
听起来似乎很积极,确实是以论明“道德”为目的的盛会。
但在桓志本身就有着选择倾向的情况下。
论,实质上就不再是重点,宣布才是真正的目的。
陈仲眉头紧锁。
论道一旦开始,襄公矩势必不会退让,他的精神要牵扯到本就不能取胜的“论道”中。
他的突破,成功希望就更渺茫了!
然而,陈仲的忧虑,无法影响那些因桓志的许诺而激动起来的年轻士人们。
所谓“比屋之封”,原指上古时,人人都是贤者,所以圣王如果要封赏,那么不必挑选,挨着屋子封过去就可以。
后世君王将其引申,用来说明自己的大方,为了某一个目标的达成,可以封赏极多,不在乎名位和钱财。
当下的檀德台上,光是有座席的名士,就有三四十人之多。
站着的士人数量,更不必提。
桓志在诏书中说,只要有一句话说得好,他都不吝封赏,这便意味着,站着的士人,也将有机会!
这,如何不令人激动?
上方郭况读罢诏书,刚刚示意开始。
下边立刻就有年轻士人昂然而出,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却还是五行论的老一套。
“事已至此,子正何必多虑?”
叔孙无忌虽说对襄公矩也比较尊重,但他是真的和襄公矩关系很远,并不是特别在意。
不像陈仲。
陈仲自以为他和襄公矩关系寻常,但又何曾知道,数十年来,襄公矩始终那样用心地关注着他。
一朝得知。
且还被委以托孤之重。
短时间内无法释怀也是情理之中。
叔孙无忌看陈仲依旧愁眉难解,干脆撂开此事,转去评论桓志:“桓公穆此人,表面仁厚,实则奸伪。要推倒五行天命,却又舍不得以天命标榜自己的便利,诏书里‘降符授圣’,全跟放屁一样!谁不知道他是什么下三烂的手段?”
叔孙无忌说起话来,就跟田间地头的老农差不多,这还是照顾着周围是陈仲、徐干、董志张这样的士人,算是谈吐刻意文雅了。
也亏得徐干和董志张刚刚喝了“酒”,至今未醒。
否则只怕又要目瞪口呆好久。
陈仲知道忧虑无用,再加上他返回蓬莱不久,对桓志真的算不上熟悉。
听到叔孙无忌说桓志,确确实实感到一些好奇,不由得多少分散了些愁绪。
随后,便听叔孙无忌大大咧咧数起了桓志的种种阴私事情。
什么哪个桓志侄子被当儿子养了,什么桓志的哪个儿媳进了公公的房了,谢氏、孔氏和桓氏联姻,新妇进门说是暴毙,其实是如何如何了……
陈仲莫名后悔,不该好奇。
叔孙无忌说完一抹嘴,意犹未尽:“桓公穆就是个烂货,老子都懒的说他!”
这边“懒得说”,年轻士人们却个个说得口沫四溅,意态激昂。
北侧座席,谢弼、孔劭、丁夏等人丝毫没有关注那些年轻士人,就算他们说的全是五行论的东西,也不过是引人困倦而已。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