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小鹿观察了一下小宝成,发现他综合了爸妈的长相有点,眼镜像妈妈,鼻子和嘴巴像爸爸,额头有点像叔叔,确实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宝宝。
虽然全家人都盼望生个小公主,不过男宝宝也很高兴。周玉玲向亲家母道谢,说她这边照顾女儿个把月,也确实辛苦她了。
亲家母说没关系,又夸郑文桐这个做叔叔的,给侄子大名取得好。将来一定像叔叔一样有出息,买豪车,住别墅,一席话说得让郑兴建眉头紧蹙,显然听不得这种话。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这些做长辈的,不要把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只要他们能够健健康康,开心快乐地长大就好了。”
......
八月十六号,微头条正式在上线,方舟子是第一个认证大V,逻辑思维罗镇宇,樊登读书会樊灯,锤子科技CEO罗永浩都是第一批受邀入驻用户。
八月十八日,方舟子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对《穹顶之下》纪录片的数据提出质疑,《三问全国网友,你们真的看得懂这部纪录片的数据吗?》
方舟子给大家科普了一下,雾霾和PM2.5不是一回事,两者不能混为一趟。
方舟子也指出了纪录片中几个数据方面的问题,比如那个时髦的蒸气压,按照纪录片里的模型,方舟子计算出来的是0.02克,可是纪录片里却是1.5克。
欧美国家一加仑汽油,3.78升会排放33克的二氧化碳,哪怕用1.5克这个伪数据,其实排放的二氧化碳也远远比欧美国家低。
记录片采取LP4的pump采样仪,这款采样仪工作时间8小时,整部纪录片没见过任何人有电池,8个小时采样仪按理来说是无法采集到24小时的数据。
对于一个科普性纪录片而言,数据的真实、完整、有效是重中之重。
方舟子的《三问》一出炉,一下子就成为当天的互联网媒体热点,企鹅、网亿、千度、头条纷纷转载。
因为其他网友之前也对这部纪录片的数据存疑,并且在知乎上做过科普,受到过不少网友的关注。
他们也质疑纪录片的制作人的数据是胡编乱造,就像某些毕业论文一样,经不起推敲。
而且除了纪录片以外,还有这位知名女制片人其他的一些新闻爆料,比如一边鼓吹环保,一边开大排量的汽车。
这种在国内当公知女神的形象,最后还是跑到国外产子。这种前后人设不一致的举动,自然避免不了别人非议。
网友们纷纷表示,“虽然方舟子,经常用语言攻击别人,不过在科普打假一块,还是很有说服力,这次,我站方舟子这边。”
由于这条焦点新闻的热度,下载微头条的用户瞬间激增,甚至有些人是特意为了微头条去方舟子的评论区评论,毕竟这位已经神隐已久,好不容易露面,大家也想和他互动一下。
不过貌似发完《三问》文章后的方舟子又隐身了,大家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王校长也转载了这条新闻,当别人询问他,如何看待这场舆论上的争端,王校长回复,“呵呵,不评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