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一时一片寂静。思衬良久,户部尚书才缓缓出班。向天子作了一揖,道:“陛下垂鉴,老弱残兵在营中无用,好过散入百姓中为祸。”
“兵士归了民户,俱分给田地,奖励耕种,如何能为祸?”朱允炆道。
“臣启陛下,京畿地方田地,俱是有主之田。实在没有更多田地分给兵士们了。”
“那么军田呢?裁撤了京军,所屯军田就不必保留,可分给诸将士用。”
“禀陛下,如今军中屯田,远远不能满足军士吃喝用度。每岁仍需户部拨粮一百万石。去年的拨粮折子,还是陛下作皇长孙时,替先皇批阅的,陛下应当记得。”
“朕当然记得。一百万石,占了国库粮食岁入的十分之三。这些老弱残兵上不得战场,朕还要花银子、花粮食供养着他们,这可合理?”
“这……”户部尚书也吃了一瘪。面前这个精明强干,雷厉风行的新皇,让久居官场的户部尚书有些无法应付。
皇帝作为封建制度下国家的主人和唯一合法统治者,虽然这个新皇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掌控这部国家机器的运行。但群臣要想联合反对皇帝的做法,最好的手段当然还是师出有名,在朝堂上直接驳倒皇帝。眼下群臣都觉得,皇帝的做法虽然有问题,但却自圆其说地滴水不漏。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攻击点。
“臣刑部启奏,臣也觉得,陛下以天下粮供养京军这不合道理。但臣以为,裁撤京军,若致兵士作乱,甚至落草为寇,这更不合道理。臣乞陛下,两害相权,应取其轻。”眼见兵部侍郎、户部尚书都败下阵来,刑部堂官硬着头皮出班启奏。
“爱卿所虑甚是,如何使兵士不致作乱,请诸卿为朕出个主意罢。”朱允炆把皮球踢了回去,这是大臣们没有想到的。
皇帝要一个主意,百官再行启奏,若是替皇上出了这个主意,那么裁军没有了后顾之忧,京军是必然要裁撤的了。然而裁撤京军,对朝堂官员来说,等于是少了许多可以捞油水的手段。其实百官能够入得天子朝堂,掌握一方政事,又岂会没有能保证军士不会生乱的办法。只是一时之间,谁也不管说出。朝会就此僵住了。
黄子澄环顾左右,知道该自己出场了:
“臣翰林学士黄子澄启奏。臣有三策,可保军士不致生变。”
“爱卿有何良策?”
“其一,二十万大军不可一次尽撤。臣启陛下分批裁撤。其二,所裁撤之军士既然京畿已经无处安置,不如散入全国,拣人少田多之地分给田地,既可充实地方,又可避免军士结伙。其三,军中能征善战者,散入地方,若是生变,危害最大。臣乞陛下保留能战之兵,不必尽数裁撤。”
黄子澄的裁军思路,其实恰恰是昨日朱允炆、黄子澄、齐泰三人共同商讨的结果,可以说,这才是朱允炆的真实意图。但如果直接以此方案下召,朝臣多半仍会讨价还价,导致此方案仍然难以实行。如今,群臣见识过了朱允炆“一次性全部裁撤”的激烈诏书,眼见黄子澄给出了折中方案,纷纷上奏称善。
“臣以为,黄大人所言,较为稳妥。”
“启奏陛下,黄大人三策,当可保裁军无虞。”
眼见许多朝臣都赞同黄子澄的方案。朱允炆才道:“既然如此,就依黄卿家所言。着黄卿家再行拟定裁军诏书,兵部、户部、太常寺尽早议定具体措施。”
相关官员一齐道:“臣,遵旨。”
下得朝来,朱允炆和诸官员心中都是一喜。诸官员喜的则是,终于让皇帝的激烈诏书没有能够按“原计划”实行,分批裁撤,为自己争取了时间,也算让皇帝知道了朝臣联合起来的厉害。而朱允炆喜的则是,自己的裁军终于要付诸实施,改造大明国的雄伟计划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而且经过这件事情,朱允炆意识到自己对国家主政大权的把控程度,实际上并不像原先想的那么低。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