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客人,张仁国和张冲之父子二人开始贴春联。今天天气不错,太阳照着给人一种暖意,气温在摄氏3度到零下-5度,风不大,真是一个好天气。
贴对联可是一个技术活,要眼劲、手劲、巧劲都得用起来,更要仔细小心,张冲之学着贴了几年,感到还是得小心翼翼地。
先贴大门对联,这是最难的,首先要分出下联,如果下联贴倒了,那可是会遭到周围邻居的笑话。
在桌子将对联反面抹好胶,双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将长长的对联轻轻提起,躲避着风吹,一个不小心被风吹卷起来那基本就浪费了,因为挂满胶水的背面,一卷起来就会将对联的正面弄花。这次张冲之自告奋勇为主,老爸为辅,张冲之提着联,顺着风势先走到面对着的左边那扇门前,提着对联让它自然下垂,先将两手捏住的对联顶部向门扇一比较,这张对联必须贴在门扇的中正心,而且根据对联的长度,不能贴地太靠,更不能太靠下,让人看了要感到对联与门扇非常和谐,最重要的是下不能歪。
张冲之提着对联手停在一个位置,问道:“爸,怎么样?”
张仁国先看了下字面,再看了下左右位置,马说:“可以!”。张冲之立刻将手中对联向门贴去,当然仅先粘住最面,接着拿过老张手里的一个条帚,先用条帚将对联最面的十多厘米的区域由到下一扫,这一区域就牢粘在了门,接着弯腰扯起对联的最下面,确定了一下垂直度,然后沿着对联的中心,依托着重力,将条帚由向下一气扫下,再由中心向四边扫几下,这张对联就端端正正,没有一点气泡地贴好了,接着再贴下联。
今年由于张冲之的给力,这对联贴得较快,一个小时左右就全部完成了,两处大门是:“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横批:四季长安。“迎新春事事如意,接鸿福步步高升”横批:好事临门。
还有门旁、门框的“福”字,窗的“福”字,屋门的对联,厢房、床头、衣柜等都贴了“出门见喜”“抬头见喜”“万事如意”等横批竖批,一个红彤彤地过年喜庆气氛出现了。
张仁国将所有的对联都看了一遍,见没有疏漏这才安心的歇息一下。
以前因贴对联常出笑话,村西有一户老人不识字,将“肥猪满圈”贴在了床头,村东有一家将“出门见喜”贴在了卧室墙,还有将“人丁兴旺”贴在了猪圈里、牛棚里等等,说来让人啼笑皆非。
天已是中午十一点半多了,王媛将“隔夜饭”也做好了,所谓“隔夜饭”就是大米干饭,饭熟后,用一只浸过水的茶碗,盛满满一茶碗,与碗口齐平,再将茶碗倒扣过来,将米饭以倒扣的茶碗的样子放到一个碟子里,再在米饭的顶按一颗红枣,放在供桌一碟,灶王爷一碟,天井里用纸箱做的“天地棚”里一碟,共三碟。剩下的米饭当中午饭吃,菜必须是白菜、粉条、豆腐、五花肉炖的大锅菜。
在吃饭前,张仁国与张冲之一起将一块猪头肉、一整只烧鸡、一条煎好的裹面白鳞鱼、一块裹面煎好的豆腐、一碗煎好的五花肉摆放在中正间的供桌。又将五个碟子,分别盛着花生、糖、苹果、火龙果、元宝状的金纸巧克力,也摆在供桌。
洗干净手将家谱卷放着摆在供桌,然后分别在“供桌”、“灶王爷”、“天地棚”的香炉里点一炷香,这次可以吃饭。
中午张冲之一边吃着大米饭、大锅菜,一边将妈妈为做“供碗”而多煎的五花肉、豆腐块、土豆饼也不停地送到嘴里,那真叫满嘴流油,有展示了一下大胃王的风采。
张仁国看着吃得欢的儿子,对王媛说:“过年后,得多给这小子点饭钱了!”
“嗯,你这小老头得想办法多挣钱了,不然我们娘俩你别养不起了!”王媛打趣道。
“妈,你干中介不也挺能挣钱得嘛!”张冲之为老爸打不平说。
“你小子知道什么?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他姓张的得养好我们娘俩。我挣得钱是我们娘俩的,不干别人事。”
“妈,你又欺负我爸!”
“嗯,儿子,在我们家只有我两个姓张,可要团结在我的周围!”
“是,不过.......钱都在我妈手中!”
张仁国“.......”
吃完午饭,张仁国与王媛中午休息一会儿。张冲之又拿着飞镖来前院,按照院子里最大对角线也就有十米。他站在东南西北角出刀,随着“哚、哚”声音的不断响起,小飞镖不停地击中木板,感觉发力的手法,不停修改,有时在网找手腕发力的技巧,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练习,终于一把飞刀闪电般飞出,直入木板,“哚、哚”又是九把飞出正中木板,张冲之走到木板前,将木板翻过来查看起来,就见木板翻面露出了十个镖尖,三厘米左右厚的木板被射穿了!
感觉到自己手腕传来的酸痛感,张冲之喃喃道:“发力方法基本掌握了,再要向着一发多镖,或甩镖的方向努力了。”接着开始了马步站桩。
下午三点多钟,王媛和张仁国开始包接年的饺子,张冲之也锻炼完了跑回来帮忙。张仁国母亲去世的早,他从小就会做家务,包子、饺子、面条都是手到擒来,炒菜、做饭也是一把好手,因此包饺子都是夫妻一起动手,张冲之耳濡目染也对家务不怵,愿意动手。
张冲之擀皮,王媛与张仁国包饺子,三个人边说边包,其乐融融,这就是张冲之喜欢的家的感觉,他真心希望一家人能一直这样下去。
半个多小时,一百多个饺子包完了,以前三人吃七、八十个饺子就行了,这次怕张冲之吃的多,多包了几十个。
下午四点多,普西老张家就动了起来,张仁国让张冲之拿着一支爆竹,他用一个塑料袋提着纸,依次叫着大堂哥、大侄子、二堂哥、二侄子及各家的儿子,有点扛着竹竿、有的拿着烟花、有的拿着爆竹,在四点半左右向村西南侧的张家祖坟而去。
这是去“接年”。“什么是接年?”各位认真向下看就知道了。
十余个人,一起来到公墓,先给各家坟头压“坟顶”(放几张烧纸用石块压住),然后将其余的烧纸烧掉,将爆竹用竹竿挑着燃放,“砰砰”“啪啪”地爆竹声在空中回响,一支支烟花连续燃放,一道道炫丽的焰火照亮了傍晚的夜空,最后,大家一齐喊道:“各位先辈,各位老祖,回家过年啦!回家过年啦!”
回到家中,天已经黑了,王媛正好下熟了饺子,盛好一碗五个饺子递给张仁国,张仁国将饺子供到供桌,然后让张冲之将家谱展开,挂到供桌正对的墙,点一支香,插进香炉中,在供桌前恭敬跪下连磕三个头,张冲之也跟着磕了三个头。
又端着一碗五个水饺,走到灶王位前,摆好,将包着灶王爷的一叠烧纸点燃,等其燃尽,香一支,也恭敬地磕了三个头,供送灶王爷骑着天马去“天言好事!”。
再端着一碗饺子放到“天地棚”里,也香一支。有出门与张冲之放了一支爆竹,“砰砰”声中年味足了起来。
这就“接年”完成,全家开始吃“接早”饭。
除了正在“供奉”的三碗水饺,其他饺子大部分进了张冲之的腹中。
端午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6月3日到6月5日)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