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孙修率领的东征大军回到襄平,燕国的文武百官,从贾范、杨祚、卑衍、柳传以下的群臣都出城相迎,其规模浩大,百姓相拥道路两侧遥望。
此番远征耗费前后快两年的时间,还有不到两个月,大亨三年就要结束了。公孙修感慨了一番,瞧见沿途的襄平百姓,似乎多了不少的青壮子弟。
想来也是这数年之中,燕国的人口少幼成人,老年衰迈,年轻者固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老迈者便如凋敝的残花日渐枯黄,人生在世,莫不如此。
贾范快步迎上来,喜道:“王上,您可终于回来了。”
公孙修两年不见这老臣,察觉他两鬓间又多了几丝巢白,心下又是一阵感慨,叹道:“两年未见,贾老为大燕不辞劳苦,忙前忙后,这两年可憔悴了不少。”
贾范哈哈一笑,忙道:“王上可千万别这样说,自王上出征以来,老臣代理国事,虽然累是累了点,可一想到王上在外出征,接连大捷,吞并高句丽扩大了边疆,还迎娶扶余公主,喜得皇子,可谓是三喜临门,老臣每每想起,喜不自胜,也就忘忧而不知疲累了。”
公孙修最钦佩的便是这位一心为民的老臣,拍着贾范的肩膀,两人互诉衷肠。听到“喜得皇子”四字,他脸上露出忧虑,强笑道:“贾老,孤现在不考虑立储。”
贾范一愣:“扶余国公主,王上不准备立为王妃?”
“当然立为妃。”
他轻笑一声,摇头道:“但是现在不立储。”
贾范吃惊不已,说道:“王上,此乃取祸之道,正妃所生,既为王储,前些年未有王妃,老臣夙夜叹息,唯恐朝政不稳。现如今立妃,又有嫡长子,王上不考虑立储,只怕人心思变。”
公孙修二话不说,牵着贾范的臂膀回宫,直到殿上,屏退宫女、侍卫,没有第三人在场,两人才安心下来密谈。
贾范被他弄得一头雾水,说道:“王上,立储一事,要大于开疆扩土,此乃大燕之存续,烦请王上定夺。”
公孙修摇头道:“孤现在立储君明告天下的话,朝中有多少大臣会暗中成为世子党?将来若是孤自立为帝,那就成了太子党。自古以来,兄弟相残不绝于史书,也当想办法终结。”
贾范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公论,若不依此法,恐生祸端。商殷混用父子相传、兄终弟及之法,造成王位继承混乱,历经五代,从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九王,导致诸侯莫朝,史称九世之乱。”
公孙修神色不变,说道:“孤不会上演九世之乱,王储何时确立下来,自有分寸。等到诸子皆生下来,孤会撰写谕旨,一式两份。一份藏于宗庙,一份则由孤藏在另一处。等孤临终归天之际,或者不幸战死沙场,由大臣将谕旨取出,宣告新王继承大统。”
贾范被这一惊人的政治举措狂想,震撼得额上直冒虚汗,苦笑道:“若真的如此,恐怕不符合常理。诸王子相继生下来,王上不明确公开谁是储君,确实能避免诸子不互相屠戮,大臣也不能结党营私,祸乱朝纲,就怕——”
后面的就不敢往下说了。
“就怕出现个毫无人性的儿子,先把兄弟都给残杀了,自己成为唯一的继承者,是吧?”
公孙修耸了耸肩,说道。
贾范苦笑道:“若是按密储,不确立明示的储君,确实有这样的可能。毕竟,这需要王上的一碗水端平,保证做到给予诸子的平等对待,若是亲疏有别,爱憎烦厌,诸子也能察觉到自己不是王上心目中最合格的储君。”
世界上任何的制度都没有完美无暇的,必然存在漏洞、疏忽,若是有一劳永逸的办法,二十四史也就不存在血泪掺杂的残杀了。
公孙修长吁一口气,说道:“不说兄友弟恭之类的,但能教他们不互相残杀,也就是了。”
贾范也只能对这件事默认下来,心想不论是否能阻挡兄弟相残不知,倒是不容易演变成结党营私的局面,这也不失为向好的良政。
接下来的时间,公孙修大量处理政务,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高句丽人的安置问题,以及各方面的移风易俗,这其中包括文字、语言、习俗都要照着中原的文化来。
文化是处于融合之中的互相吞并,最后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中提炼,这是一种自主的过程。文明的碰撞必然产生激烈的火花,在交汇中产生巨大的旋涡,其结果注定是落后的泯灭于尘埃,先进的留存于世。
为了达到民族大换血的结果,则必须采取政治举措,以达到快速的完成这一点。
目前的高句丽人已迁了六万百姓到人口最稀缺的带方、乐浪、玄菟三郡,原本稀少的丁口一下子扎得满满当当,下令由州郡官吏负责调配各处,给予政策上的优待,并给田给地,助力开荒。目前的辽东缺的并不是土地,而是人口,毕竟上好的东北黑土地就在脚下。
燕国目前掌握在管理下而非豪强手中的人口有三十五万,这是能看得到的数据,加上高句丽人则是六十五万人。
经过各地统计、抽查的丁册典籍,他惊讶的发现,年龄在十七岁到三十岁的男女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
这一比例让他勐吃一惊,询问道:“各地的县令统查是否有出入?怎得青壮这么多,若真按这样算,我大燕每十个人里面,有三个半男女是在三十岁以下的。”
放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这一数据是两成多,人口结构偏向老龄化趋势。
原来古人的生命力如此兴旺的么?
青壮占比的数量如此可观。
贾范倒是不以为意,搔头道:“这个向来如此,能活过六十的,各地郡县的老者本来也不多。”
说着摇头晃脑地念道:“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称不惑、五十称不夭、六十为耆寿、七十称稀、八十称耋,九十称耄,百岁为期颐。人寿本就杂短,不可虚度,以免老来生悔意。”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