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小华母亲将他送到新西兰读大学,然而小华在国外依然没朋友,几乎不与人交流,玩游戏是他打发时间的主要途径,经济上他也从来不懂什么是拮据,两年间至少花了200万。更糟糕的是,在国外,小华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
后来父母让小华回国进行调整。可他在家几乎不出屋,天天猫在卧室里上网玩游戏。吃饭甚至都是奶奶一口一口喂,和母亲的情感连接除了转账记录,其他信息寥寥无几。
小华的故事给更多父母敲响的警钟就是惯子就是杀子!无论婚姻状态如何,无论事业多忙,无论生活怎样,父母都应该多注重对孩子精神层面的富养,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物质取代不了陪伴,别让无边界的溺爱毁掉孩子。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
美国总统在当上总统之前,是有名的地产大亨。即便这样有钱,他对孩子们却要求很严格,孩子们的零花钱需要打工挣,他只提供生活费和教育费,连电话账单都要孩子们自己付。
小时候大女儿伊万卡和亲生母亲一同外出时,母亲给自己买了商务舱,而给女儿只买了经济舱。女儿想升舱,母亲告诉伊万卡:
“想坐商务舱可以,但你必须用你自己的钱买。否则只能坐经济舱!”
这样的教育使得孩子从小被培养出独立的经济意识。
伊万卡曾告诉媒体:“我不得不去挣钱,因为除了学费外,其他一切生活开销都得我自己支付。”
还是从6岁开始,伊万卡就开始学炒股,学自己理财,上高中时当模特打零工自己挣钱。大学毕业后,也没有直接进入家族企业,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去闯世界。
她先是去了房地产公司学习房产业务,后来又跳到另一家钻石公司推广珠宝品牌,后来有了经验后开设了自创品牌,为她后来进入庞大的家族企业奠定了基础,在父亲的总统大选期间,集美貌与智慧集于一身的伊万卡还成为了父亲的坚强后盾,积极帮父亲拉选票。
父母可以帮孩子一时,但是帮不了孩子一世,放手让孩子在外面去闯荡,知道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断试错调整自己,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这才是父母者对孩子最深沉的爱。
最近,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她压力好大。
原来她孩子在一家名校就读,成绩平平,而她母亲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有时一天会给女儿打好几个电话,叮嘱女儿要多和老师沟通,让孩子的成绩能提高。
其实她的孩子我也见过,除了成绩一般,其它都还好,不仅人很阳光,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安排得挺好。
如果孩子有着自己的既定轨道,而父母或长辈以爱的名义,把自己的希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想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期待成长,这样只会让孩子的教育问题变得错综复杂起来。
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她的母亲显然就要心大很多。
自从朋友生了孩子,从孩子出生到现在都是她和老公自己在带,她母亲从来就是不管不问,虽然非常累,但朋友很善于调节,她家里的花草养得很好,累了的时候就侍弄侍弄花草,调节身心。慢慢的,朋友的育儿经验越来越丰富,人也变得越来越能干。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成长和发展就需要母体分离。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