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杨望的人中,如果要找一个对于他来讲的评价。
那么无疑将是两个极端。
与他不相熟的人会害怕,毕竟这一位三十来岁未有家业的家伙是个喜欢用枪顶着战利品来炫耀的角色。其实这到也无所谓,如果杨望是书生或者商人的话顶多是要让他人心厌罢了,但可惜,杨望是个兵。
而他的战利品一般都是刚刚割下来的,在后颈处的血管还淌着鲜血的人头。
但在与杨望相熟的人那一边则是另外一个评价,就如诗经中所言一般‘知我者,谓我心忧。’
在这些人的眼中,杨望毫无疑问是热情、讲义气、不忘本、靠得住的经典形象。这样的一个男人,在战场上他能救你的命,在酒桌上,又可以陪着你醉到天亮。很难叫人相信,你不会微微的对其心生出好感来。
但在唐平寇的眼中,杨望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空虚的人。
杨望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家中是大同的军户,其生父死在了万历四十七年的尚间崖,那一年杨望九岁。
杨望的母亲为了求活,跟着一个往南走的商人上了车,做了小妾。而杨望也在这辆车上,看着自己的母亲成为了别人的小妾。
天启六年,杨望一十六岁,在埋葬了母亲的尸骨后,他跟在一队明军后面走向了陕西。他是个天生当兵的材料,无数次都在死人堆里面踹开黑白无常的钩子,如此一晃眼,杨望也就走到了三十四岁,崇祯一十七年的关头了。
“杨大人,前面就是房山城,您放心,在下一定踏踏实实的,依照着唐将军的命令去办事……”章把总的脸上堆叠着谄笑,他的双手来回搓动,像是苍蝇在清洁一样。
“嗯。”杨望撇了一眼对方,没有继续搭话。他望着在视野中心缓缓靠近的房山城,对方像是一尊巨人一般屹立在这篇平坦的大地上。作为最与太行山脉靠近的边防大城,杨望可以一窥对方在军事上的完备。
尽管卫所与营兵两制都腐溃的不成样子,但是如果以房山城为模板,杨望有信心唐平寇可以凭借着三千人抵挡鞑子万人的围攻。
当然,前提是鞑子不能将那所谓的红夷大炮推出。
真是一座好城,杨望不免心想。但可惜的是,这样的一座好城,在不久前近乎是被鞑子轻而易举的夺了过去,眼下城上飘扬的旗帜便是实证。
“喂!你们是哪一部分的人马?”城上的汉军牛录远远的便呐喊着问道。杨望盯了一眼那个谄笑着的章把总,而对方则是马上朗着声音回复到。
“我是受辅政王号令,前来支援的章正兆,这是上面给我的物证!”将一卷文书拿出,章把总高高的将其举过头顶。
“好!”城墙上传来声音。
随着吱嘎的一声巨响,在杨望等人眼前的城门缓缓向内打开。不过打开后,除了开门的小兵外,还有一骑人马。
“章正兆?”过来的领头人似乎认识这位投降唐平寇的章把总。
而听到有人喊他的姓名,章把总不由得眯起眼睛细细打量对方。来者骑在高头大马上,头上面顶着一副铁盔,五官端正,国字脸。
“你认识?”杨望的手放在剑柄上,语气显得好奇。
“啊…认识。”章把总在愣了一会神后,才缓缓的点了点头。而此刻,对方已经策马来到了众人们的身前。
“姓章的!还记得我老刘不!”国字脸男人脸上泛着微笑,乐呵呵的朝着章把总凑了过去。
“噢!老刘!刘俞!你小子居然还活着呀,我早以为你死了呢!”章把总先是一喜,但随后他马上便扭过头来朝着杨望介绍到:“老刘啊,这位是杨望,是我的副手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一表人才啊。”撇了一眼杨望,刘俞旋即又将视线移回到了章把总的脸上。
“你小子,我还以为你会和当初酒席上吹的一样去殉国呢。怎么?也跟着咱大清一起来了?哈哈哈!你呀!你呀!”兴许是觉得天气热,国字脸男人一面说话,一面将头上的铁盔摘下。
在头皮上面的,是一绺细细的辫子,那辫子细短的厉害,足以用去穿铜钱。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www.adouyinxs.com 。请牢记。